開欄語:全縣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啟動以來,省市縣鄉各級單位干部多次深入包聯村組認真入戶對接搞調研,傾聽心聲辦實事,上下聯動破難題,結合村情興產業,順應了廣大農民的新期盼,奏響了扶貧攻堅共同奔小康的嘹亮號角,打開了富民安民的新局面。日前,記者深入15個鄉鎮、對省市縣鄉開展此次行動中的先進典型進行了專題采訪,本網將推出《小康路上你我牽手共進》系列報道, 通過典型宣傳,進一步激發引領帶動各級包聯單位進一步創新思路,扎實開展為民富民行動,真正讓群眾的思想活起來,富民的產業興起來,群眾的腰包鼓起來,農村的面貌靚起來。
《小康路上你我牽手共進》系列報道之五十三
洗碗工變身小老板

(馬有良的父親馬均凡展示小額貸款監督牌 )
2008年,懷揣創業夢想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莊河村少年馬有良,和同村的幾個小伙子來到內蒙古境內的一條鐵路邊,當上了一名混凝土攪拌工。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工地上,每天陪著他的,除了揮汗如雨的工友們,就是遠處呼嘯而過的火車。從走上這個崗位的第一天,馬有良就感到很不適應,因為工作環境與他的想象落差實在太大,吃飯不方便,通訊不方便,洗澡時也沒有熱水,只能用冰涼的壓井水沖澡。馬有良每天和近十幾位工友擠住在一幢小樓里,一間不到30平方米的屋里,同時住著十余人……很快馬有良告別工友,只身來到了蘭州,經同村人介紹,找了一份較為輕松的工作,一個拉面館的洗碗工。包吃包住,一個月600元。
馬有良不愛說話,但好學,總在洗碗的時候觀察拉面師傅是如何調面、拉面,撈面師傅是如何撈面的,3年后勤勞聰慧的馬有良從洗碗工升到拉面師傅。包吃包住,一個月2600元。
2011年的一天,一位來蘭州旅游的廣州客人吃牛肉面時對馬有良說,你手藝這么好,不去南方城市自己開店真是有些吃虧。一句話說到了馬有良的痛處。他知道南方城市生活節奏快,牛肉拉面這種快餐更迎合上班一族的選擇,而且清真餐飲店在南方就算不是鳳毛麟角也是寥寥可數的,比在西北地區開店競爭力小多了。可是在南方大城市里,一間30平米的小店租金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沒有啟動資金,就別想賺到更多的錢。獲取啟動資金,開一家屬于自己的拉面店,對馬有良來說比登天還難。那時的馬有良,看著同村從事清真餐飲業的小伙子一個個在老家住新房,開新車,而一想到自家破敗不堪的老房子,心里不是滋味,雖然一個月拿著兩千多元的工資,可他怎么也開心不起來。
馬有良曾經給父親馬均凡說起過開店的事情,可是全家上下滿打滿算也只能籌到一萬多元。他也有想到跟親友借錢開店,可是東拼西揍三四個月,才籌到5000元。心灰意冷的感覺讓馬有良備受打擊。他想過貸款,可是那種和文字打交道的事情,對他們全家來說就是在看天書,一點門道也沒有。開一家屬于自己的拉面館一度成了困擾馬有良全家的煩心事,內心苦悶的馬均凡曾不止一次的在電話里勸慰兒子,好好干,慢慢攢錢,攢個五六年,再考慮開店的事情。可是五六年對于一個一心想干事,想發家致富的人來說,漫長的如同一輩子。
2012年2月22日,馬有良接到父親的電話,說一位省長帶著禮物來家里看望他,還問起小額貸款的事情。馬有良以為父親因為貸款開店的事情考慮太多在說胡話。掛了電話,他馬上給莊河村書記馬繼東打電話過去了解情況。得到答案是肯定的,馬有良做夢也沒想到,真的是一位省長到自己家里去,而且主動問起并聯系小額貸款的事情,這讓自己著實體驗了一回天上掉餡餅的感覺。也就是這一天,馬有良知道并記住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
6個月后,馬有良南下湖北,在黃石開了一間70多平米的拉面館,窗明幾凈,香氣誘人,開店第一天迎來的第一批客人是附近寫字樓里的6位職員,一人一碗牛肉面,外加雞蛋和小菜,總共50塊錢。月底一算總賬,吃住除外,凈賺近三萬元。馬有良內心感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舒展。
11月的一天,在馬均凡家拉家常時,正好馬有良打電話過來,給父親匯報了一下當月的收支情況,讓家人不要操心貸款的事情,明年就能還清貸款和親友的借款。掛了電話,馬均凡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憨憨的說,這孩子心野的很,上個月放話說在湖北干上5年后要殺到京城去,在那里開更大的館子,勸也勸不住。
三年時間,一個洗碗工變成了拉面師傅。6個月,一個拉面師傅變身成了一個想把拉面店開到北京去的老板。三年零6個月,馬有良的月收入翻了30多倍,腰包越來越鼓,創業的信心也跟著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