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縣干部進鄉村進農家宣講十八大精神側記

嚴冬時節,寒風吹拂,在阿陽大地暖意融融。12月27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宣講團來到張川鎮、龍山鎮、木河鄉、劉堡等鄉鎮,走進田間地頭,步入農家大院,面對面地為廣大農民群眾宣講十八大精神。
“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就是要讓大家富裕起來,我們飽肚子的問題解決了,現在關鍵是如何多掙票子。大家都要有規劃,要有項目,有實際行動,要把十八大精神化為具體行動”,這是宣講團在劉堡鄉劉堡村為農民群眾宣講十八大精神。
目前,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已派出10多個宣講團到全縣15個鄉鎮及200多個村進行十八大精神宣講,用事實說話、用典型說話、用數字說話,確保將十八大精神傳達到基層,宣傳到群眾,讓十八大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宣講團已在全縣舉辦各種形式的宣講100多場次。

群眾們紛紛表示,宣講團帶著十八大精神走進鄉村,大家的心頭猶如一股清風拂來,改革開放30多年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讓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實現全面小康并不遙遠。
這段時間,“千名干部進鄉村、進農家,以宣講黨的十八大精神為重點”的活動正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廣闊的鄉村展開。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從2012年12月20日開始在全縣范圍內深入開展“雙聯”行動冬季百日集中活動,組織省、市、縣、鄉四級幫聯單位和千名黨員干部進村入戶,深入開展“三送三幫”活動,做到“四到村”、“四到戶”、“四進農家”。“三送三幫”:即送溫暖、送技術、送信息;幫助群眾建設合作經濟組織、幫助群眾制定致富增收項目、幫助群眾解決發展難題;“四到村”:即小康規劃制定到村、產業發展計劃制定到村、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協會組建到村、美麗鄉村建設措施落實到村;“四到戶”:即小康目標計劃制定到戶、致富項目確定到戶、五清五改措施到戶、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到戶;“四進農家”:即開展惠民政策、科技、法律、文明進到農家。同時,還采取發放學習資料、開辦宣傳欄、文藝演出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農民群眾宣講,讓十八大精神深入人心。
此次活動還與全省正在開展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工作相結合,駐村干部在幫助農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以宣講十八精神,發展三大富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提高農民致富技能、確定致富項目和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重點,把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雙聯行動的根本任務,為明年農業農村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和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 醫療小分隊、文化小分隊和科技小分隊也分別深入鄉村為農民群眾進行義診、寫書法繪畫、種養殖新技術培訓和法律咨詢,服務培訓農民群眾20000多人次,義診5000多人,發放各類科普資料30000多本(份)。

記者在木河鄉店子村看到送科技下鄉小分隊中,被老百姓團團圍住的就是縣勞務辦的工作人員,究其原因,是他們抱著《農民工素質教育讀本》和《張家川縣伊香拉面師》培訓教材給百姓講解增收致富相關的科技知識。

村民李永奇就是伊香拉面師培訓中受益的一位,他告訴記者,2009年他參加了縣上舉辦的伊香拉面師培訓班,并與2010年6月在武漢廣水投資3萬多元開了一家20多平方米的牛肉拉面館,現在一年能掙8萬多元,不僅還清了家里的債務還蓋了新房子,一家生活其樂融融。
有了成功的經驗和身邊的致富例子,群眾對伊香拉面師的認識更為深刻,前來咨詢的群眾把勞務辦兩位工作人員的桌子圍了個水泄不通。縣勞務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說:“他們將以三下鄉為契機,利用雙聯行動冬季百日集中活動為載體,繼續開展伊香拉面師培訓活動,并把培訓重點轉移到餐館經營上,使我們的老百姓不但能開餐館,還能把餐館經營好,更好更快的幫助群眾致富。”

香拉面師是張家川縣根據回族群眾長餐飲、善經商的實際,注冊的張家川自己的勞務品牌,培訓開展3年來,很多家庭通過持證上崗,持證開餐館,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