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初春的阿陽大地,智慧和力量迸發,心聲和希望交匯。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張家川縣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和政協張家川縣第十二屆二次會議于2月19日召開,新的一年里,張家川跨越式發展又將如何開篇?就業、房價、醫改、教育等民生困局又該如何破解?熱點問題代表委員們有何看法和心聲?即將召開的“兩會”對這些關系社會民生的熱點作出回應。關注民生,傳遞民聲。張家川縣政府網特派記者已奔赴兩會最前沿。從即日起,張家川縣政府網將開設“聚焦兩會”專欄,全程關注和跟蹤報道2013年“兩會”,傳遞核心觀點和政策風向標。為廣大讀者奉獻最權威、最詳盡、最新鮮的報道。
人大代表熱議“雙聯”行動

“‘雙聯’行動真正讓農民得實惠!”來自梁山鄉的農民代表馬翠翠在參加2月20日下午人代會舉行的分組討論時告訴記者,她雖然不是貧困戶,但她在家鄉親眼看到聯村干部把幫扶的化肥、地膜直接送到田間地頭。去年,不少農戶僅靠地膜玉米一項就增收近萬元。
縣“兩會”上,“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大家認為,雙聯行動完全符合張家川縣情實際,符合發展要求,符合群眾愿望,找準了張家川縣與全省、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突破口。一年來省市縣多級干部多次走進聯系特困戶家中,宣傳政策、反映民意、促進發展、疏導情緒、強基固本、推廣典型,幫助群眾扶貧解困奔小康,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項目為依托,以“雙聯”行動為平臺,舉全縣財力辦好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10件實事。對此,代表、委員們充滿期待:希望這一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富民工程,能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切實增強貧困村和貧困戶自我發展的能力,使得張家川邁出轉型跨越的新步伐,打開富民強縣的新局面。
過去的一年,阿陽大地,再沒有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更熱的話題了。因為,它使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三大富民產業”的“百千萬”工程全面推進,去年新增清真餐飲2224家、賓館107家,純收入19762.4萬元;新增規模養殖戶330戶,新建規模養殖場31個,新發展養殖專業村5個;新增加工販運戶328戶;新建勞務基地30個,輸轉勞力6.73萬人(次),創收6.8億元。
代表周志學是張家川鎮黨委書記,據他介紹,“雙聯”行動開展以來,張家川鎮各聯村單位發揮自身優勢,結合發展壯大“三大富民產業”,在發展清真餐飲、畜牧養殖、農民素質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等10個方面,共規劃“十二五”期間幫扶項目165項,計劃投入資金1.48億元。目前已完成建設項目45項,完成投資923.46萬元,在建項目21項,計劃投資2376萬元,分年度實施擬建項目99項。 “這是一項惠農的好政策,老百姓都說共產黨真心扶貧!”代表周志學說。
縣人大十五屆代表、龍山鎮黨委書記楊茂,根據一年的實踐,對“雙聯”有了切身感受。他認為,聯村聯戶,重在聯村,只有村上發展起來了,基礎設施好了,產業有規模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他舉例說,龍山鎮去年通過“雙聯”行動辦了超過20件實事:田間道路硬化、易地搬遷、建日光溫室、衛生所、幼兒園等,都是帶有“造血”功能的基礎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