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成立于1953年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2013年7月6日將迎來60周年華誕。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全國回族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建縣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張家川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60年風雨歷程,60年滄桑巨變。為了充分展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年來的新發展、新變化,從即日起特推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熱烈慶祝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系列報道之一百一十六
火熱的項目動起來

初春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和煦惠風催生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在張家川城鄉,發展的熱潮涌動,遍地開花的項目建設發展彰顯謀跨越、促跨越的強勁勢頭。

今年,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開工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個年份,一個個項目在張家川落地生根,見證著張家川跨越式發展的步伐,一處處過千萬元工程的開工,承載著張家川經濟騰飛的希望,一組組數字宛如一串串音符,奏響張家川跨越式發展的最強音。近幾年,實施各類重大建設項目334個,累計完成投資52.8億元。今年建設項目98項,總投資74億元,其中,續建項目41項,總投資50.3億元;新開工項目57項,總投資23.7億元。

今年1至3月份,全縣預計實現生產總值4.163億元,同比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893億元,同比增長3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663億元,同比增長20%;財政收入完成5366萬元,同比增長2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151萬元,增長2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732元,同比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865元,同比增長16.61%。

走進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城的每一個重點工程施工現場,旌旗招展,機聲隆隆,塔吊懸臂,裝載機一次次舉起巨大的鐵臂,運輸車輛往來穿梭,施工人員緊張忙碌的身影……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項目建設是張家川縣慶一著重棋,事關縣慶成敗。
以縣慶搭臺,唱經貿戲。張家川在確定舉辦60年縣慶之初,就將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列入重中之重,決定通過縣慶這一活動平臺,立足交通基礎設施、城鎮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農業農村、工業商貿等方面,細心篩選項目,精心包裝項目,用心推介項目,全方位宣傳張家川、推介張家川,吸引投資客商的目光,引進一大批投資金額大、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產業帶動力強、經濟效益好的項目落戶張家川,實現抓縣慶上項目促發展的目標。

為此,張家川從項目建設入手,狠抓縣慶項目建設。自2011年下半年縣慶啟動以來,張家川共爭取到各類項目173項,落實資金10.46億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6項,到位資金6.4億元。特別是爭取到縣城至恭門火車站二級公路、富川水源工程、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張家川段)、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縣城至秦安隴城公路改擴建工程、城區集中供熱工程等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為全縣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抓好縣慶項目的落實,張家川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縣慶重點建設項目的通知》,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的聯動責任制,分管縣級領導是聯系重點項目的第一責任人,除抓好所聯系的重點項目外,要對分管領域所有縣慶重點項目負責。

張家川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工作,多次深入縣慶重點建設項目工地調研,主持召開項目協調會,了解項目進度,解決實際問題。分工聯系項目的縣領導紛紛上工地,督促工作進度,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各部門及各項目單位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思想,采取超常規的方式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創新投融資體制平臺,搞好項目對接工作,聚精會神搞建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地迅速推進。
同時,張家川還成立了縣慶項目專項督查組,對重點建設項目堅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一月一調度。對推進力度、建設進度和工程質量跟不上的項目,縣委、縣政府還專門召開“促后會”,解剖麻雀,及時整改,確保98個重點項目在縣慶前全面完工,為60年縣慶獻禮。
4月的張家川大地,成為一個沸騰、熱烈的建設大工地,新一輪項目建設的大會戰全面鋪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