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縣慶之年,縣慶宣傳組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的安排意見》總體部署,堅持以“對外擴大影響、對內凝聚人心”為宗旨,及時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縣慶宣傳工作方案,堅持“四個立足”,圍繞“四個做好”,全力抓了節前宣傳報道和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進一步統一了全縣各級干部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思想認識,凝聚了全縣迎縣慶、促跨越、倡文明的強大精神力量。

立足于展示形象、擴大影響,做好對外宣傳。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媒體,全方位、多視角擴大張家川對外影響力。一是從3月份開始,聯系協調人民網、新華社、甘肅日報、甘肅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記者深入我縣火熱的生產和建設一線,真實反映張家川經濟社會取得的新進展和新成就,共在人民網、大公網、甘肅日報等中央、省級媒體刊發稿件20余篇,尤其是對回鄉風情園、莊天二級路等縣慶項目和民族教育大發展、三大富民產業等民生工程進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宣傳。二是在天天天水網、天水手機報、天水在線等市級媒體開設了“縣慶60周年”和“兩個共同”專題頻道,截止目前共刊發轉發縣慶宣傳報道300多條。三是在縣政府網站開設了縣慶專欄,分設輝煌阿陽、年華阿陽、印象阿陽、魅力阿陽、和諧阿陽、憧憬阿陽六大板塊,從不同的視角反映張家川60年的發展變化。在張家川手機報開設了“縣慶項目”欄目,縣電視臺開設《華章60》欄目。截至目前,共刊發刊播新聞200余條。

立足于感受發展、凝聚人心,做好對內宣傳。組織舉辦一次征文、一次征稿、一場比賽、一本書籍等活動,最大限度凝聚全縣社會正能量,充分激發全縣熱愛張家川、建設張家川的強大熱情和信心。一是開展了“我心中的張家川”有獎征文活動,目前已收到全國各地謳歌贊美張家川的詩歌、散文等200余篇,已邀請4位天水日報社、市文聯等單位的專家教授開始評獎。獲獎作品計劃在《關山文藝》結集出版。二是4月下旬舉辦了“迎縣慶 倡文明 樹新風”演講比賽。演講比賽實況通過政府網站《阿陽講壇》和縣電視臺進行了展播,加大了網民互動,進一步闡釋了文明禮儀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和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全縣“講文明樹新風”的氛圍日漸濃厚。三是積極策劃“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周年書畫攝影作品展”征稿活動。制定和下發了征稿通知,書畫攝影作品正在征集中。四是從3月份組織人員深入基層,廣泛收集、查閱資料,積極籌備編寫融張家川自然風光、人文歷史、回鄉風情為一體的《魅力張家川》一書,組織召開了一次編寫大綱評審會議,征求、匯總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反復修訂編寫大綱。該書分上下兩冊,目前正在緊張的編撰之中。

立足于突出特色、激勵后人,做好展館籌建。為真實反映自治縣6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展示張家川特色民族文化,4月份開始,組織人員在回鄉風情園籌備張家川展示館工作。4月底,縣委副書記妥國保帶隊赴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回族歷史人物園、中華回鄉風情園等地參觀考察,并于5月上旬召開張家川展示館籌備工作協調會,邀請寧夏博物館專家對縣慶展示中心進行設計指導。張家川展示館陳列由一序四樂章(悠久歷史、燦爛文化、民族新生、盛世華章)五大部分組成。目前,已完成陳展大綱。
立足于隆重熱烈、突出喜慶,搞好文藝活動。以弘揚民族文化,突出張家川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圍繞民族文化特色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條主線,全力做好節會期間的文化文藝活動的策劃和前期準備工作,為縣慶60周年營造“隆重熱烈、規模適度、節儉務實”的社會氛圍。組織好“一臺晚會”(迎賓晚會)“四場表演”(大型廣場團體操表演、彩車表演、儀仗隊表演、方隊表演)和“兩場演唱會”(回鄉風情“花兒”歌舞演唱會、秦腔演唱會),通過文藝演出讓來賓、游客在體驗張家川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同時,感受張家川6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