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特大暴雨和“7•22”甘肅岷縣漳縣6.6級地震致使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5鄉鎮255村嚴重受災,暴雨、山洪頻發,村莊、路段出現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橋梁斷裂、道路毀壞、房屋倒塌嚴重,特別是莊天二級公路、S305公路、張隴公路部分中斷。面對災魔,張家川縣廣大干部群眾迅速行動,按照“縣級干部包鄉、鄉鎮和雙聯科級干部包村、鄉村干部和雙聯干部包戶、縣直部門包重點區域,定任務、定責任、定措施,保人身安全、保重點設施、保社會穩定”的“四包三定三!钡墓ぷ髫熑沃疲﹂_展搶險救災工作,奏響了一曲干群合力抗災救災,萬眾一心促生產的合奏曲。張家川縣新聞中心、手機報特開辟【搶險救災】專欄,組織記者深入受災現場和搶險救災一線,真實、客觀、準確、及時反映受災情況。
張家川縣胡川鄉積極開展防汛救災

自“6.20”特大暴雨發生以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胡川鄉16個村不同程度受災,加之“7.08”強降雨和“7.22”地震等地質災害的影響,胡川鄉受災房屋損毀更加嚴重,農作物、道路、橋梁等受損程度加重。
截止7月26日,災害共造成581戶、2862人受災,其中1252間房屋倒塌,540間房屋嚴重受損,82間房屋輕度受損,道路受損386公里(含農田道路),農作物受損22196畝,500只山雞被淹死。

災情發生后,胡川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啟動了《胡川鄉預防災害應急預案》,積極開展搶險救災,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盡可能將損失降到最低。一是組織領導力量。抽調黨政領導和干部到重災區開展核災,與村干部一起組織群眾生產自救,災后重建工作。二是把核災工作當作當前第一重要工作來抓,克服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掌握災情,核正數據。三是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對發生房屋倒塌和居住危房的群眾及時轉移安置,并對還在災害點居住的群眾要轉移安置。同時對他們的生活情況要逐一登門過問,對災害點要設置警示標志和警戒線。目前,共搭建臨時居住帳篷55頂。四是保穩定。要正面宣傳救災工作的政策和措施,理順群眾情緒。因災害引起的群眾思想情緒,矛盾糾紛,要及時化解,確保無災民信訪事件發生。五是開展災后重建生產自救。及時組織群眾開展生產自救修復基礎設施建設。特別對水毀公路水利的修復,要統一規劃,逐步實施。對農作物的補救搶種要及時,要盡早盡快,不誤季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