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3年以來,張家川縣廣大干部群眾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一步夯實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物質基礎、群眾基礎和人才基礎,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全縣各條工作戰線上涌現出了一大批求真務實、業績突出、社會公認的“十佳”先進集體和個人。
為進一步總結經驗、挖掘典型,展示“十佳”模范集體和個人的良好精神風貌和干事創業、創新實干的奮斗精神。張家川新聞中心特開設《先鋒引領》和《時代標兵》欄目,對8月12日全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表彰大會上表彰的木河鄉莊河村等60個模范集體和馬金彪等150名模范個人先進事跡分期予以刊發。
愛大于教
甘做幼兒教育的綠葉

她熱愛幼教事業,忠誠于幼教事業。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表達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有團結協作、勇于進取的創新精神;有發展幼教事業的信心和決心。 她就是現任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園長的馬愛紅。
1993年畢業于天水一師幼教專業的馬愛紅一直在張家川縣幼兒園從事幼兒教育事業,并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2005年,獲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語言文學本科學歷。2007年8月被縣文體局任命為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園長。
成績篇
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始建于2007年9月,由原西街小學改制而成,建園初,幼兒園在基礎設施建設、硬件建設等方面都不符合幼兒園教育教學要求和標準,招收幼兒僅87名,五個普通教學班,幼兒園面臨經費、硬件和生源的三重困境,舉步維艱。馬愛紅,這位毫無管理經驗的女教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走馬上任的,而就是在她上任的這六年里,這所幼兒園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成立六年來,在縣、市舉辦的各項重大活動中多次獲獎,畢業的幼兒更是受到了各個接收小學的肯定。六年里,她帶領二幼先后榮獲張家川縣“信合杯”千人合唱大獎賽二等獎、“天水市愛國歌曲大家唱”三等獎、張家川縣第一、二屆少兒藝術節中獲得兩個一等獎和兩個二等獎、2010年在教育系統目標責任考核中獲“三等獎”被張家川縣委、縣政府評為“平安校園”、天水市2011年二幼被評為天水市“美德學校”、“市級語言文字示范園”等多項榮譽稱號,成為張家川縣幼兒教育的一面光輝旗幟。她個人也先后被授予“縣園丁”“巾幗建功標兵”、“十佳校長”天水市“美德校長”縣級“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在做好幼兒園管理工作的同時,她更注重幼兒教育教研的改革,她個人撰寫的論文《淺談農村幼兒園的語言教育》獲縣級一等獎,《談家長素質與幼兒教育》獲國家級一等獎,2012年其論文《讓美德植根于心》在《甘肅教育》上發表,與此同時,幼兒園的教育科研也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二幼教師在天水市舉辦的幼教五項全能中獲得二等獎,教學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科研課題研究《幼兒園雙語教學中游戲的應用》通過天水市十二五課題研究。六年來,幼兒入園率連年遞增,目前在校幼兒已達到了四百多名,成為各界人士交口稱贊的好幼兒園。一所辦學條件極為薄弱的改制幼兒園,六年間取得這樣的發展與變化,我們不禁要問,馬愛紅究竟采取了哪些方法力挽狂瀾呢?

治校篇
走馬上任了,馬愛紅心里的弦也繃緊了。一窮二白的辦學條件,剛剛組建的教師隊伍,使她深深地感覺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如何才能力挽狂瀾,使幼兒園真正造福一方百姓,她為此每天晚睡早起,勾勒幼兒園發展規劃的藍圖。針對幼兒園現狀,她提出了“以管理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的辦園宗旨,開始逐步建設幼兒園。
拼出“開門紅” 幼兒園要立足,就要有生源。面對創園初生源稀少的困境,馬園長決定在全面穩步推進各項工作的同時,將幼兒的養成教育和特色教學擺在首位來抓。她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利用特色教學和養成教育來塑造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為此,她想方設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到市里請來優秀教師對她們的教學給予指導,還多次帶領教師外出求取“真經”。這種高度的重視,極大的增強了教師們的干勁兒。沒有經驗的一年,是摸索的一年,也是與幼兒摸爬滾打的一年。一次次會議的召開,一次次周密的布署,五個班的教學工作活潑而有序的進行著。沒想到的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給毗鄰地區張家川縣帶來了極大的恐慌,幼兒園比被迫停課。在人人避震的恐慌日子里,二幼的姐妹們在馬愛紅的帶領下,不顧酷熱危險,值班護校,走訪幼兒。這一舉措使家長們頗受感動,也拉近了師幼距離。與此同時,她每天都要通過電話與值班教師頻繁的聯系,進行周密的布署,送去悉心的叮嚀。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08年的秋季開學時幼兒爆滿。有些幼兒容納不下,只好動員上其他幼兒園。 通過這次報名,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聲威大震。防震時期的家訪也成為附近村民茶余飯后的美談,幼兒園聲譽開始蒸蒸日上。教師們面對著來之不易的成績,干勁兒倍增。馬愛紅的心底也掠過一絲喜悅。這“拼出來的‘開門紅’”為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迅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 幼兒園要發展,就要改變以往的破舊面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引進優質的教育資源。馬愛紅分析之后認為當前最為迫切的有兩個主要任務:第一是園容園貌的建設,第二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而這兩樣都需要錢。當時幼兒園的家底可以說是一窮二白,院內凌亂不堪,教學樓無水房、廁所;陰陽臺沒有封閉,護欄高度、密度均不符合幼兒安全設計標準。窗戶玻璃嚴重受損,辦公用品和供幼兒學習的桌椅殘缺不全,電教設備幾乎為零。不但沒有一分存款,反而有四萬多元的外債,需要幼兒園來承擔。要落實這幾個項目簡直比登天還難。但幼兒園不能坐以待斃。“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本著這一思想,馬愛紅開始去跑資金。“手里沒錢辦事難”,不知跑了多少路,找了多少單位,說了多少好話,可她都被拒之門外。一想到暑假中院子不硬化、暖氣不安裝、樓道不封閉幼兒出入不安全,幼兒就仍有大量流失的可能,她又著急又上火。嗓子啞得說不出話來時,就含一粒“草珊瑚”,繼續求援。“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縣領導被她的真誠感動了,特批三十萬元,用于園容園貌的改造,幫助二幼度過難關。她們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先后整修了圍墻,硬化了院子,封閉了樓道,新裝了暖氣,大大改善了辦學條件 。整個暑假,馬愛紅連心愛的小女兒都顧不上管,為幼兒園的改善辛勤的忙碌著。辛勤的汗水不會白流。幼兒園一系列的變化,終于得到了幼兒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家長們不再舍近求遠,紛紛將幼兒送到二幼來。甚至一些在其他幼兒園上的幼兒,也慕名轉來了。
之后,她又繼續籌措資金,對幼兒園環境進行了凈化、綠化和美化。教室、辦公室的墻面全部上漆,耀眼的黃綠色給幼兒園注入了新的活力;門窗全部做了修理和上漆,嫩嫩的綠色帶給幼兒園無限的生機;漂亮的游樂區充滿了活潑的童趣,小小的植物園為幼兒園增添了生機。為了滿足生源日益增加的需求,她們又增設了三個班,并把所有的教室全部安裝上暖氣,終于結束了冬天靠煤爐取暖的歷史。購置了一系列教師辦公用品、幼兒用具、大型戶外游樂器械和多媒體教學設備。
與此同時,她們順應幼教發展的潮流,在傳統幼教的基礎上又引進了“蒙臺梭利”教學法,購進配備了蒙臺梭利教具,陸續安裝了配置較高的微機兩臺,安裝了遠程教育網。并在上級的幫助下建成多媒體教室。同時,幼兒園還成立了美術班、音樂班和舞蹈班。這些都為幼兒的特長發展奠定了扎實的物質基礎。
六年來,學校用于硬件建設的投資超過四十萬元,“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這一思想沖破了阻礙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發展的樊籬,為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狠抓“兩個管理” 幼兒園建設初具規模,發展態勢轉危為安。馬愛紅開始謀劃將幼兒園推向正規劃的辦園軌道上來。一所好的幼兒園,首先要有一套嚴格、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嚴謹、活潑、務實、向上的校風一旦形成,幼兒園的發展便會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上來。于是,她開始摸索著制定幼兒園的各項規章制度。從教學到控輟,從一線教師到后勤門衛,從領導班子到普通教師,她與園務班子成員先后制定了各項規章制度共計20余項。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在各項工作中,幼兒園層層簽定責任狀,將每項工作量化、細化,責任到每個人身上。除此之外,以馬愛紅為核心的園務領導班子率先垂范,狠抓細節,抓落實,“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圍逐漸形成了。
她提出了“兩個管理”(即教師的自我管理和對幼兒的管理),并嚴把落實關。她認為教師自我管理是基礎,是核心,是關鍵,而對幼兒的管理則是目的。教師的自我管理,包括自己的德、行、言、思的培養及約束。“學博為師,德高為范”,古訓塑身、榜樣示范,激發了教師職業潛在的榮譽感。在推行“兩個管理”的過程中,最為突出的是班主任負責制和幼兒的保教制度。她認為班主任的工作是決不能忽視的。用她的話來說,班主任是各項工作扎實推進的具體實施者,是班級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是幼兒園改革與發展的中堅力量,所以她很重視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工作。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優秀班主任的選拔等活動也促進班主任工作經驗的交流與推廣。另外,加強教師的服務意識,幼兒園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園的教育宗旨以服務為主。這一觀念的強化和實施為幼兒園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推行“一幫一”制度,關注留守兒童 教學工作是基礎,是核心。為了體現“以質量求生存”的辦學宗旨,幼兒園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培養了大批優秀骨干教師。其中“一幫一”制度的推廣成為值得關注。“一幫一”制度不僅包括了教師隊伍建設和幼兒特長的培養,而且也把教師與幼兒有機的結合起來,對教改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教師“一幫一”主要體現在“結對子”上,即每一位老教師都要帶一位新教師,傳授教學及管理經驗;同時新教師教老教師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即“雙向拜師活動”。另外,幼兒園在省婦聯的幫助下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將“留守兒童”的工作承包給每位科任教師。實行教師對幼兒的“一幫一”制度,要求教師對幼兒的動向進行“全程監控”,了如指掌,并從生活到學習上給予切實的關愛。這不但增加了師幼間的親密交流,而且增強了幼兒對教師的信任感,有效地化解了留守兒童封閉、孤寂的心理。“一幫一”制度的建立是幼兒園工作細化的具體體現,也是人性管理的一個重要體現。
“走下去,請上來” 馬愛紅認為,幼兒園教育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只有與家庭教育互相配合,才能辦出高質量的教育,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為三農服務的目的。“走下去,請上來”的家訪制度應運而生。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周圍村街經濟條件相對落后,大部分農村家長對當前教育形勢并不了解,對孩子的管理也缺乏一定的經驗與方法。于是,幼兒園在新生入園的一周內,都要將家長“請上來”進行一定的溝通。對于家長不能到園的幼兒,則“走下去”,了解其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從而進行適時的關愛。除此之外,班主任及課任教師每個月都要“走下去”,對出現在幼兒身上的問題及時與家長交流溝通并予以有效解決。通過建立“走下去、請上來”的家訪活動,使家長對幼兒園、教師都有了全面的認識與了解,更放心的將孩子交到學校,同時也對自己的孩子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使家長更有效地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使家庭教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堅強后盾。同時,通過此項活動,也提高了一些家長的認識水平,對學前教育起到了極有力的輔助支持作用。
從小班起抓“養成教育” 幼兒不好管,主要在于沒有好習慣。所以,馬園長提出,從幼兒進入園門的第一天起,就要加強幼兒的養成教育,主要從常規教育抓起,教育他們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講禮貌,重行為。從嚴、從細,從幼兒一點一滴的生活小事進行培養,使其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幼兒的起宿、物品的擺放,日常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上課聽講的方法,待人接物的方式,都納入了幼兒的評價范圍,也成為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除了幼兒園教師的榜樣示范外,她還要求各班堅持每周一檢,每周一總。即每周一班主任最少利用30分鐘的時間對幼兒做一次徹底的晨檢,把好幼兒一周入園的衛生關。并且在周五要對幼兒進行一次全面的小結,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同時,課任教師也對幼兒的日常生活注意觀察,及時提醒,用好的習慣加以影響,以達到良好風氣的養成,努力使其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養成教育也成為幼兒園德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因材施教,切實實施“愛心教育”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讓老百姓真正看到上幼兒園的好處,這是馬愛紅幾年來一直堅持的辦園思想。為此,她在幼兒園大力推行特色教育,要求教師因材施教,加大對幼兒特長的培養力度。為適應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幼兒園還開展了第二課堂,加大對幼兒藝術素養的培養。并請參加第二課堂的幼兒家長來談他們對幼兒園特色教育的印象,讓其他家長認識到特色教育的好處,從而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使學前教育落到實處。大部分家長看到了在二幼入托的好處,對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的信任感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不屬于本園招生范圍內的幼兒也慕名來園入托,幼兒園發展態勢良好。

印象篇
“每天一到家,她都是累的。尤其是幼兒園初建那會兒,她一到家,一頭扎在床上就睡。不過,她的付出終于有了些許收獲,我也從心底為她高興。”她的丈夫這樣說。
園務班子成員滿懷信心的說:“她求實,有激情,點子多,有方法,幼兒園在她的領導下有前途,我們在她的帶領下干勁足。”
“真誠,熱情,事業心強。她想教師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穩扎穩打,關心職工,誰家有困難她都盡快伸出援手。每年還定期組織教師到醫院檢查身體。這樣的園長,怎么會不人心所向,圍繞在她身邊專心做事呢?”全園的教職工這樣回答。
“我們喜歡園長上課,園長上課時象媽媽一樣。”她帶的幼兒這樣說。
告白篇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作為初涉管理層的園長,面對成績,我有無限的感慨,面對未來,我有滿懷的激情,成績畢竟屬于過去,一切仍需從零開始。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當我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我就可以自豪地說,我已把我的青春奉獻給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終生’。同樣,我也愿把我的青春奉獻給幼教事業,在這片無私而廣袤的天地間,用自己的青春譜寫一曲無悔的贊歌!”馬愛紅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