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3年以來,張家川縣廣大干部群眾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一步夯實了民族團結進步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物質基礎、群眾基礎和人才基礎,全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全縣各條工作戰線上涌現出了一大批求真務實、業績突出、社會公認的“十佳”先進集體和個人。
為進一步總結經驗、挖掘典型,展示“十佳”模范集體和個人的良好精神風貌和干事創業、創新實干的奮斗精神。張家川新聞中心特開設《先鋒引領》和《時代標兵》欄目,對8月12日全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表彰大會上表彰的木河鄉莊河村等60個模范集體和馬金彪等150名模范個人先進事跡分期予以刊發。
抓黨建夯基礎 育產業帶民富
-----記張家川縣“十佳村級組織”劉堡鄉高家村黨支部

劉堡鄉高家村距離縣城7公里,共有5個村民小組,284戶,1476人,耕地面積1724畝,黨員26名。高家村黨支部以創建“五個好”村黨組織為目標,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動了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
狠抓黨建聚民心
村黨支部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從班子自身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抓起,建立完善制度,充分發揚民主。健全完善了“三會一課”制度、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村級議事規則等8項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注重入黨積極分子、年輕黨員、大學生村官、后備干部的培養鍛煉,提升了黨員隊伍素質,加強村班子工作力量。堅持黨務、村務公開,積極開展“四議三雙”活動,將村級大小事務交由村民代表、黨員會議討論,真正做到村民自治,廣泛接受群眾監督。整合文化站建設項目,投資110萬元改擴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2600平方米,建筑面積624平方米,按照“六室八有”和“六規范六進入”的要求,扎實開展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為群眾參與村級事務、開展文體娛樂活動和參加教育培訓等提供了極大方便。通過強班子、帶隊伍、建陣地,逐步形成了領導帶動、干群配合、講求團結、共謀發展的良好工作局面,凝聚了人心,匯聚了力量,促進了發展。

改善基礎惠民生
村黨支部將發展公益事業,加強新農村建設,營造和諧生活環境作為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實事來抓,通過“項目支撐、部門幫扶、鄉村自籌”的辦法,籌資86萬元對全村小巷道實施了“全硬化”;借助中低產田改造項目,使760畝耕地達到了“梯田化”,修建農田道路5條2.8公里;爭取異地搬遷扶貧項目,規劃投資2700多萬元,征地61.5畝,開工建設集36間商鋪和84戶住宅為一體的新農村;緊抓農村環境綜合連片治理項目不放松,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在全村群眾聚居區建設環保實用的垃圾屋4處,建設垃圾箱102個,設垃圾填埋點2個,安排人員定期打掃,確保村內環境清潔化,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地改善。

教育培訓增民智
村黨支部把 “增民智、育新民”作為有力抓手,借助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技術、伊民電焊工和伊香拉面師培訓班等有效培訓方式,采取農閑時間定期學、農忙時間雨天學、重點課件定點學、冬季時間加時學的辦法,向黨員群眾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積極組織群眾開展勞務技能、畜牧養殖、科學種植等教育培訓34期810多人(次),共培訓勞務能人23人,輸轉勞動力450人,培育農村養殖能手14人,蔬菜種植能人42人,建筑技術人員18人。村民高杜娃通過培訓學習,掌握了養雞、養兔專業技術,養雞1000只,養兔200只,年創收入4.6萬元。

培育產業帶民富
村黨支部結合村情實際,搶抓全縣實施“三區三業五帶”發展現代農業的良好機遇,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培育增收致富產業,逐步形成了以特色種植、畜牧養殖和勞務輸出為主的富民產業。合理調整種植業結構布局,引導群眾在川區種植全膜玉米和蔬菜,年推廣種植雙壟溝播玉米800畝,每年增產1萬多斤,積極與天水昌盛公司聯系,簽訂甜玉米統種統收種植“訂單”,年推廣種植甜玉米300畝;搭建塑料大棚54座,帶動種植露天甘藍55畝;在半山地推廣種植全膜小麥240畝,畝產量達420公斤;采取“家庭散養+規模養殖”的模式,積極鼓勵農戶發展養殖業,共發展養牛320頭,養羊640只,雞2300只。大力引導富余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和赴新疆、西安、武漢等外地輸轉就業,每年外出務工450余人,創勞務收入1130萬元。
矛盾化解順民意
村黨支部全面推行“三三五五”社會管理工作法,經常性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及時發現和解決帶有傾向性、苗頭性的新情況、新問題,對群眾普遍關注的農村低保、民生資金發放、農村危房改造等方面的事項,及時做好調查研究,廣泛宣傳政策,認真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堅持按政策公開公平公正落實,通過政策宣傳和公開公示,理順了黨群干群關系,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疏導了群眾情緒,取得了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促進了鄰里和睦。通過開展“三聯三引三助”活動,調處鄰里、地界等矛盾糾紛18起,化解信訪積案1件。在新農村建設征地中,有少數群眾有意見,村黨支部堅持多次上門聽取意見建議,積極向群眾宣傳政策,溝通信息,承諾解決困難問題,消除了群眾顧慮,確保了新農村的順利開工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