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閆老板嗎?你的養牛場近期有育肥的肉牛出欄嗎,我想來買幾頭,價格按目前活牛行情,一手交錢一手交牛,保證不打白條!苯螘r間來,閆根虎的手機不時接到客戶打來的類似電話。
閆根虎是大陽鄉閆莊村人,長期在外打工,省吃儉用,把工錢都積攢起來。2013年6月,他毅然決定自己在家創業發展肉牛養殖。
建標準化牛場
“近年來,政府大力扶持養殖業,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這對我的觸動很大,通過考察市場,我發現肉牛的價格一直穩中有升。想到自己曾經在家散養過肉牛,有養殖經驗,覺得問題不大,就決定養牛了!遍Z根虎說,經過再三判斷,他最終選擇了養殖肉牛。
拿定主意后,閆根虎開始考慮建養殖場,他把場址選在閆莊村和河李村交界處,在鄉、村兩級干部的協調下,租用了一塊場地。從開工到竣工,經過3個多月的建設,一座投資近30余萬元的標準化肉牛養殖場拔地而起。該養殖場可存欄肉牛200頭,配套設施設備齊全,尤其是對糞便的處理有比較科學的規劃,確保了周邊生態環保,對助推產業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引進優質品種
由于建牛場花光了積蓄,閆根虎只好通過多渠道借貸,累計籌集到50多萬元資金。從2012年12月開始,先是赴山東等地購買西門塔爾、夏洛萊等優質育肥牛70頭,后來又在周邊鄉鎮購買架子牛近30頭,在縣內購買牛犢30多頭。
“沒有技術,我就向書本學,拜有經驗的養牛大戶為師,上網查閱與養殖肉牛有關的資料,并雇請縣上的畜牧專家上門進行防疫!遍Z根虎說,因為缺人手,他動員親戚參與到養殖場的經營中來。為了降低養殖成本,做到合理搭配青、粗、精飼料,閆根虎又承包了附近十幾畝土地,用于種植玉米、牧草。閆根虎說,等到來年養殖場資金回籠差不多了,就考慮建一個300立方米的青貯池,做到降低養殖成本的同時,又不影響肉牛育肥效果。
等待賺取第一桶金
閆根虎購買的第一批架子牛中,購進時大多數重一百公斤,對這些牛,他采取分階段育肥方式,經過精心管理,喂養了四個月后,現如今,大部分肉牛的體重達到了三四百公斤。
“由于品種的原因,這些牛的體重長到400公斤左右,就基本停止生長,如果營養跟不上,反而還會出現掉膘的現象!遍Z根虎說,再堅持兩個月,他就要考慮出欄50頭牛。
自從有賣牛的想法以后,當地好幾個牛販找到閆根虎的養殖場,但都因為給出的價格較低沒有成交。閆根虎說,第一桶金不需要賺太多,但是要保證回籠50%的資本,一頭400公斤的夏洛萊至少要賣到1萬元,再過兩個月,就會有買主出這個價錢了。
做好做大產業
據了解,在籌建養殖場時,家人、親戚和朋友都不理解,甚至一致反對閆根虎從事養殖。他們勸他說:“養牛賺錢周期長,有這個本錢,不如投到其它地方做生意!
閆根虎沒有立即回答,他想任何解釋也是多余,要得到他們的支持,就必須做出成績來,讓事實說話。如今,僅半年時間,養殖場就初具規模,這讓他看到了希望,也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等到這一批育肥牛全部出欄,獲純收入30萬元應該不成問題。到時,不僅要考慮引進西門塔爾、夏洛萊等優質肉牛品種,還要考慮繁育一批牛犢,這也是利潤的一部分!遍Z根虎打算要在三年內全部收回成本。他告訴記者,下一步,要在養好肉牛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做好做大產業,并延長產業鏈,確保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