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通村水泥路連接各家各戶,村民院落干凈整潔,村委會里正在舉辦牛羊飼養新技術培訓,村代辦員為農民代辦各種惠農事務……這是張家川縣開展“解民難、順民意、化民怨、幫民富、保民安”五項民心工程給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莊河村帶來的新景象。

解民難,全面推行代辦式便民服務活動。縣里著眼于“打造服務型鄉鎮,培養服務型干部”,解決群眾“辦事難”的問題,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了“三個一”工作機制,推行“三員”工作法,在村級設立代辦點,鄉鎮設立代辦辦公室,縣直相關部門設立辦理窗口,縣政府建立政務大廳;確定村干部為協理員,全面推行“代辦式”便民服務工作機制。“代辦式”便民服務開展以來,全縣共受理民政救濟、計劃生育審批、合作醫療報銷、戶籍登記等事項3.02萬件,辦結2.98萬件,辦結率達98.7 %。如今,縣鄉村三級代辦點,架起了黨員干部聯系服務農民群眾的“連心橋”,農民群眾有啥難心事,只要找“代辦點”就可解決。

順民意,大力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清潔工程。今年以來,緊緊圍繞“迎縣慶、促跨越、倡文明”工作主線,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為主題,以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為核心,以“一池兩改三化”和“五清五改”為重點,在全縣城鄉大力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及美麗鄉村建設活動。 截止目前,全縣修建村內垃圾池483個,危房改造676戶,危墻改造10753米,道路硬化311101平方米,綠化75927株,美化亮化84277平方米,清運垃圾690.3噸,清柴堆1849垛,清糞堆2108處,清路障628處,清院落14477個,改水77532米,改廁569個,改廚351個,改路59513米,改圈862個。發放移動式垃圾桶207個,分類式垃圾箱1170個,壓縮式垃圾車3輛。建農村垃圾收集池596座,垃圾填埋點6個。今年計劃再修建垃圾池1176個,選建垃圾填埋點15個,達到每50戶一個垃圾池,一鄉一個垃圾填埋點。同時投資4224萬元,硬化小巷道176公里。

化民怨,集中開展干部紀律作風整頓。今年以來,張家川縣以開展深化效能風暴行動為載體,以群眾評議、開門整治、提高效能為抓手,以轉變干部作風、優化發展環境為重點,及時制定下發了《中共張家川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實施意見》,將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等精神納入2013年度考核之中。開展監督檢查及明查暗訪20余次,下發督查通報6期,通報單位18個,誡勉談話4人。發放意見建議征求表2.5萬余份,通過各種方式征求到意見建議918條,截至目前,已整改落實875條。針對今年5月份明查暗訪中發現的個別單位存在的問題,綜合運用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手段,嚴肅追究主要責任人及相關責任單位的責任。通過狠抓干部作風建設,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幫民富,扎實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活動。把農民教育培訓作為治縣之策,積極整合宣教、科技力量,在全縣開展農民教育培訓,開設固定課堂、田間課堂、流動課堂、家庭課堂、實踐課堂、網絡課堂等“六大課堂”,開展黨建理論、農業實用技術、就業技能、市場經濟知識、農民現代生活意識、農民工維權教育等培訓。采取“菜單式”、載體式、巡回式、娛樂式、保姆式、會診式、網絡式培訓,今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73期,培訓農民達到8300多人次,使農民群眾的發展意識、科技意識、法制意識、市場意識和致富本領進一步增強,科學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保民安,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在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活動中,堅持屬地管理和一個問題、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逐案(事)細化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單位、具體領導、具體人員。不斷完善落實重大矛盾糾紛縣級領導包案制度等機制。并充分發揮宗教界人士民間調解的特殊作用,對信教群眾進行教規教義和法律政策宣傳,教育,有效排查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糾紛。今年以來,全縣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581起,調處成功572起,調處成功率為98%。為全縣跨越式科學發展營造了團結和諧穩定的環境。
通過開展“五項民心”工程,一些影響科學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逐步得到解決,使農民群眾得到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