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幾何時,對于地處關山林緣區(qū)的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鹿鄉(xiāng)寶坪村民來說,告別“老土屋”,住上“小康屋”,曾是全村181戶群眾的共同夢想。如今,隨著國家異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實施,該村49戶群眾的“小康屋”夢想得以實現(xiàn)。
11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寶坪村民王建新家,親眼目睹了他家的“小康屋”。
入冬后的關山,寒意陣陣,但在王建新家的二層小洋樓里,一家人圍坐在沙發(fā)上,邊看著電視、邊聊著天,客廳里暖意融融。見有客人登門,王建新已經古稀的母親張銀花熱情地招呼記者坐在她身邊,拉起了家常。
回憶起以前的“老土屋”,張銀花眼角帶淚地說“以前山里人窮,沒有像樣的房子住,連圍墻都是用木頭隨便圍一圈,每逢刮風下雨,總感覺心里不踏實”。談起新家,她激動地說,“沒想到這把年紀,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真是托了共產黨的福”。
寶坪村位于張家川縣東部,省道S305公路沿線,距馬鹿鄉(xiāng)政府4公里。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181戶、786人,土地面積2652畝,人均2.3畝。在這樣一個依靠傳統(tǒng)農牧業(yè)發(fā)展的小山村,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特別是居住環(huán)境,成為了寶坪村人祖祖輩輩為之奮斗的夢想。

2012年,新農村建設在阿陽大地如火如荼展開。經過縣、鄉(xiāng)、村三級的努力爭取,寶坪村被確定為“全縣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同年5月,寶坪新村“小康屋”建設一期工程開工,工程總投資365萬元,互換土地20畝,整體完成“小康屋”建設24戶。
村支書王小紅介紹說,“一期工程開工前,村委會先后召開8次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協(xié)商,從選址、征地、規(guī)劃、戶型設計、后期配套工程建設等方面廣泛征求村民的意見建議,同時組織村民代表赴平涼涇川、崇信等地參觀考察,最終統(tǒng)一了村民建設新農村的思想。為解決群眾自籌資金難題,鄉(xiāng)村兩級積極聯(lián)系銀行為農戶貸款,多渠道籌措資金”。
2013年2月,二期工程如期開工。工程總投資510萬元,其中群眾自籌363.7萬元,置換土地24畝,完成“小康屋”25戶。
望著眼前一幢幢風格一致、紅白相間的二層別墅式小洋樓和房前屋后隨處可見的綠地花草,如今擁有80只羊存欄的王建新感慨地說,“小康屋不僅讓我們山里人住上了比城里人還好的房子,更可貴的是讓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共享創(chuàng)造的幸福感和共同勤勞致富的精氣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