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已經堅持在回鄉風情園晨練一個月了。”12月5日清晨,筆者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回鄉風情園碰到張川鎮中街社區居民楊有保時,他剛晨練結束。“以前晨練的地方除了廣場就是南河堤。每天面對的不是高樓就是土山。不曾想,現在風情園成了晨練好去處。在這里,看著花花草草,聽著流水潺潺,讀一讀民俗,學一學文化,心情愉快一天。”

回鄉風情園——張家川的地標建筑,亦是張家川2013年“民生城建”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在5.587億元建設資金的滋潤下,和回鄉風情園一同成長起了城區道路鋪油整修、城區供排水管網改擴建、城區綠化、張川鎮活畜交易市場、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南部路網工程、北濱河路、縣文化廣電影視中心、城區集中供熱工程、凈水廠二期工程和龍山鎮垃圾處理場12個重大民生工程。短短一年時間,隨著12個重大民生工程的上馬,張家川城市空間更加廣闊而充滿勃勃發展生機,民生改善、產業發展、經濟活力和城市形象等多方面的正效應日漸突出,城市建設帶來的喜悅感直達人心。

(一名工人在熱源廠焊接供熱管道)
2013年,張家川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迎接自治縣建縣60周年為契機,緊緊圍繞“迎縣慶、促跨越、倡文明”的全縣工作主線,順應“區域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區縣一體化”發展要求,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堅持“水、園、林、路”四位齊抓,“綠化、美化、亮化、凈化、硬化”五化并重,推進新型城鎮化,全力打造山水人文新張家川。城鄉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城市框架迅速拉開,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城市特色逐步彰顯。隨著回鄉風情園一期工程、文化廣播影視中心、熱源廠等一大批標志性城市建設重點工程的建成,為張家川增添了新的活力、生機和色彩。

(高壓輸電線路為城建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
把舊城改造與精品工程建設相結合,以舊城改造為精品工程建設騰籠換鳥,以精品工程建設推進舊城改造,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是2013年張家川城市建設工作的一個特色。在城區建設熱火朝天開展的同時,張家川正視農村危舊房改造,新爭取的1500戶農村危舊房改造指標下達各鄉鎮,1875萬元的補助資金為各鄉鎮實施民生項目提供了充沛的資金保障。

自張家川確定2013年12個重大民生建設項目以來,為把各項目落到實處,張家川縣委、政府全方位、全過程靠前指揮、加強協調,推進項目建設順利進行。住建及相關部門強化大局意識,積極主動搞好服務,齊心協力支持發展,為項目建設提供最優質、最高效、最便捷的服務。各項目施工單位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加快進度,嚴把質量,力爭把每一個項目都建成精品工程,全力開創項目推進、城市建設新業績,為在更高起點上譜寫張家川跨越發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