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去年應聘到昆山科貿電子有限公司上班,起初每月工資2800元,如今已漲到3400元,看到公司前景廣闊,今年開春我把媳婦也帶到廠子里工作,現在,我們兩口子的工資加在一起每月有6000多元。”近日,記者遇到張家川縣劉堡鄉王山村外出務工回來的王平平,他高興地對記者說。張家川縣近年來高度重視勞務輸轉工作,探索就業新渠道,緊抓農民工技能培訓,為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的大中型企業輸送農民工務工和大學生就業,其中僅赴江蘇務工農民工多達5000余人。
據縣勞務辦主任馬德介紹,截至目前,張家川縣輸轉農村富余勞動力6.82萬人,創勞務收入8.76億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9.5%。
“今年生意最好,收入將近二十萬!”在武漢開清真餐館的張家川縣張川鎮劉家村青年馬爾利和該縣眾多在外開清真餐館的人一樣——年底鼓著“腰包”回到了家中。
自2012年以來,張家川縣將清真餐飲服務業作為富民強縣的民族特色支柱產業,提出了“百千萬”發展奮斗目標,力爭用3—5年的時間,在全國100座城市發展賓館1000家、清真餐飲經營店1萬家,帶動10萬人就業致富,年創勞務收入15億元。至目前,張家川縣農民在北京、武漢、西安等20多個省會城市和200多個中小城市清真餐飲經營店總數達10023家,賓館615家,創勞務收入6.32億元,占全縣勞務總收入的72%,成為勞務經濟的主導產業。

另外,該縣于2009年向國家商標局成功注冊了“張家川伊香拉面師”勞務品牌,聘請高級教師,在全縣開展免費牛肉拉面技能培訓。至目前,培訓的“伊香拉面師”2000余人全部實現了就業,年收入在4.2萬元以上。大部分學員走上創業的道路,開起牛肉拉面館,年收入10萬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有了瓦工培訓畢業證,今年在西安工作好找的多了,并且再也沒有人懷疑我的技術了。”去年年底拿到瓦工培訓畢業證的恭門鎮付川村村民付新周高興地說。
“現在農民工進城務工,不管干什么工作,人家都要求你持證上崗。”付新周告訴記者,在他們村通過縣勞務辦培訓早幾年拿到瓦工證的人,這幾年都掙了不少錢,打工回來時開上私家車、住上新房的人比比皆是。
2011年以來,張家川縣把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富民產業”。為做大做強勞務輸出產業,張家川縣堅持“政府組織引導、能手牽頭帶動、農民自愿參與”的原則,在鞏固規模、培訓技能、提高質量、提高效益等方面下功夫,促進務工人員技能水平不斷提高、輸出范圍不斷擴大、務工關系不斷穩固、創收效益不斷提升。有效破解了農村發展中存在的“人往哪里去”、“錢從哪里來”這個難題,促進了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