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了進一步教育引導張家川縣在校大學生知恩感恩,回報家鄉,把感恩之情內化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外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張家川縣委宣傳部、縣教體局決定在全縣在校大學生中深入開展“服務家鄉、共謀發展”主題感恩教育系列活動。旨在將我縣大學生培養成知恩知報、立志圖報、誠實守信、道德高尚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縣新聞中心同時將派出三路記者,對此次主題教育活動進行跟蹤報道,第一時間呈上此次活動的精彩內容。
【服務家鄉 共謀發展】
張家川縣大學生主題教育系列活動之五:觀縣域項目話發展

(張家川籍在校大學生在新建的阿陽中學教學樓前合影留念)
1月22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組織2014年在校大學生走進回鄉風情園、縣展覽館、沈遐熙革命紀念館、阿陽中學等地開展參觀活動,讓他們對家鄉的經濟、社會、城建、社會事業等多方面情況進行總體了解,切身感受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激發他們更加熱愛家鄉,服務家鄉的熱情。

在張家川回鄉風情園,城投公司負責人介紹到,定位為“民族的風情園、歷史的文化園、群眾的休閑園、旅游的觀光園”的張家川回鄉風情園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大學生被回鄉風情園的構思和建設所感染,有的說回鄉風情園的建成解決了張家川縣沒有休閑場所的歷史;有的說以前這里是一片荒灘地,現在建成這么漂亮的回鄉風情園,真是給全縣人民辦了一件大好事;有的說回鄉風情園的規劃建設是張家川改革開放成果的縮影,是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縮影,是社會發展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幸福,宗教和順,社會安寧和諧的縮影。

在張家川縣展覽館,大學生們在講解員的耐心指引和講解下,饒有興致地觀看了展覽館歷史展區、民族民俗展區、發展成就展區、未來展望展區等六大部分,詳細了解了自治縣成立60年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回漢兒女艱苦奮斗,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縣城規劃的歷史變遷,發展脈絡和縣城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對展覽館采用先進的圖、文、光、電、聲等現代技術手段,藝術再現張家川歷史、民俗、人文等場景驚嘆不已,欣喜地看到家鄉正在沿著歷史的軌跡一步步走向更加繁榮的未來。大家紛紛表示,現在要好好學習,將來為建設山川秀美、經濟發達的張家川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大家也希望張家川越來越繁榮,越來越富強!

在張家川縣沈遐熙革命紀念館,大學生們沿著以沈遐熙為代表的張家川縣地下黨員出生入死、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光輝歷程,瞻仰先輩事跡,在濃郁的氛圍中,同學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沈遐熙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同時也受到了教育、啟迪和警示,更加堅定了黨的理想信念,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前進方向,堅定了投身建設美好張家川的堅強信心。

在張家川縣阿陽中學,同學們被幾幢別致美觀的教學樓,一間間寬敞整潔的多媒體教室,漂亮的校門、硬化的操場、寬闊的校園所吸引,有的說學校操場和我們的大學么有區別,有的說學校的教學設施齊全,有的說學校環境很美很亮。阿陽中學依山環水,交通便捷;地勢開闊,環境優雅;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可容納在校學生2000人,將全面減輕城區中學的入學壓力,解決縣城學生入學難問題,同時,學生宿舍樓及食堂的建成,可解決原張良、渠子等農村學生食宿困難問題,對鞏固全縣“兩基”成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大學生洪亮說,近幾年縣上傾囊辦教育,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贏得全縣人民一片叫好聲。同樣有此感受的馬偉同學說道,他以前上學的時候,教室窄小,光線差,好幾個同學只能擁有一張桌子,做作業時老感覺擁擠,若遇到雨雪天氣,教室還就變成了“泥窩窩”,而如今張家川的學校成了張家川最亮最美最幸福的房子。
通過實地參觀,大學生們心情非常振奮,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既為我們全縣在外大學生搭建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認識的平臺,也使我們大學生真正切切的感受到了張家川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我們也由衷得對家鄉的快速發展而自豪,回校后我們將更加努力的學習,將來為建設更加美麗富饒的張家川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我們也希望縣上能夠多組織這樣的活動,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吸引更多的張家川籍大學生加入到服務家鄉,共謀發展的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