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結合“走轉改”活動,縣新聞中心春節期間開辟“新春走基層”專題,本網記者將深入基層,聚焦基層發展變化,走進百姓生產生活,以微觀的視角,鮮活生動的筆觸,大力宣傳全縣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縣委十二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積極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實踐,努力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喜人景象;以小角度切入,反映勞動者奮勇拼搏,展現“張家川精神”;與基層群眾共度新年,反映在黨的政策普惠下,基層群眾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在新的一年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充分反映相關職能部門傾心為群眾解憂、真心服務基層群眾的感人事跡。
返鄉青年引領春節農村消費新潮流

連日來,記者先后走進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張川鎮、龍山鎮、恭門鎮等幾個鄉鎮,切身感受到大批在外打工返鄉的農村青年形成的一股熱辣辣的購物風潮,正引領節前農村消費新潮流。
29日,上午9點過后,只見龍山鎮集市上熱鬧非凡,小販們的吆喝聲、鄉親們的討價還價聲、街邊音像店里的音樂聲匯在一起,透出濃濃的年味。中午時分,鎮上主要的幾家購物商場、電子家電、服裝店鋪,穿梭或定格著一對對、一撥撥時尚男女的身影,令鄉土味濃郁的張家川縣街頭活色生香。
在一家電子家電店內,一位姓馬的老板接收了記者采訪。他說,從大年十七號到今天,鎮上的幾家高檔購物店鋪就成了“打工仔的天下”,從外面回家的打工仔,成為春節期間最牛的購物群體。去年逢集的時候一天能賣三四套家具,現在不逢集的時候都能賣五六套,近十天來,他家店鋪的營業額普遍要比平日翻上一兩番,甚至好幾番。
“打工仔的消費風格特別爽快,看上了就買,很少砍價,利潤非常理想。”馬老板說,“從穿著和舉止上,一看就知道是出外打工回家來的,因為裝束時尚,不少男青年還帶著外地來的女朋友,他們一對對、一撥撥的身影成為龍山鎮最為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做服裝生意的李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當年也是出門在外的打工一族,也曾經歷過對回家的熱切期盼,以及回家以后感受到的那份“與眾不同”,那就是特別喜歡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在鄉親父老面前,把城市的時尚帶回家。
李女士說,現在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比她們那時更年輕、更時尚。她們那時回家,大多喜歡捎些裝飾品或食品回來,會給父母弟妹帶回衣服鞋帽之類的東西。所以,那時候只要是看到大包小包的就知道是打工仔。但現在不同了,判斷一個年輕人是不是外出的打工仔,不是看他帶多少東西,而是看他怎么消費。
自稱是從北京回來的馬寶寶,一邊給自家挑選著液晶電視,一邊對記者說:“與幾年前相比,目前的打工者時尚味十足。由于商業發達、流通暢順,前些年在大城市才有的東西,如今在我們龍山也能買到,甚至價格更實惠,特別是中低檔的家電和服飾之類!
馬寶寶笑著說:“自己十年前就去了北京打工,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在已經開了一家餐飲店,自己當起了老板,生意還不錯,在北京也買了車,他還想在北京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以后也將老人接過去和他們一起住!
據縣勞務辦主任馬德介紹,張家川縣是一個勞務輸出大縣,2013年,張家川縣輸轉農村富余勞動力6.82萬人,創勞務收入8.76億元,勞務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9.5%。所有眾多外出務工者不但給家鄉帶來了鈔票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開闊了眼界的他們還給家鄉的父老鄉親帶回了許多新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他們正引領著農村的新潮流,成為張家川縣的購物消費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