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縣慶促發展 民族團結譜華章
——張家川縣2013年特色亮點工作綜述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張家川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省、市有關會議精神,面對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張家川沉著應對;經受了“7·22”岷漳地震波及的嚴峻考驗,張家川活力不減;33萬回漢兒女團結一心,立足辦縣慶促發展,全縣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13年,全縣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生產總值完成23.94億元,增長15.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4億元,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3億元,增長18.2%;財政收入完成1.8億元,增長20.71%;財政支出完成16.9億元,增長5.0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250元,增長16.2%;農民人均純收入3900元,增長16.7%。

項目建設成果豐碩
大項目好項目拉動大投資大發展。2013年,張家川縣堅持把項目作為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的關鍵舉措,搶抓國家西部大開發和省市優惠政策機遇,相繼開工實施了強基礎、利長遠、惠民生、促跨越的大項目好項目,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3年,全縣完成“3341”項目工程規劃,謀劃項目385項,謀劃災后恢復重建項目554項。全年共爭取到各類項目108項,落實國家投資9.69億元,實施新續建項目75項,累計完成投資19.52億元。特別是以60周年縣慶活動為平臺,以“兩個共同”示范縣為抓手,加強與省直各部門的項目對接,共銜接協調對接縣慶項目88項,總投資37.87億元,擬爭取國家投資22.4億元,已爭取到位項目44項,總投資17.26億元,落實國家投資6.82億元!

農村經濟勢頭良好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2013年,張家川因地制宜,發展壯大蔬菜、玉米、馬鈴薯、中藥材、大麻等特色優勢產業。“三大富民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累計發展清真餐館經營店10023家,創勞務收入8.76億元;共建成規模養殖場(小區)123個,累計發展養殖專業村90個;皮毛貨棧100多家,加工戶有320戶,新發展皮毛販運戶4000戶。堅持示范引導,創建市級科學發展示范點13個。啟動實施了平安梁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全縣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率達91%,大力實施水土保持和流域治理工程,新修梯田2.65萬畝,全縣梯田化率達到9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了“六化”目標。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不斷完善和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全年實現減貧人口2.1萬人,貧困面下降到34.4%!

工商經濟穩步發展
振興民族工業,促進和諧發展。2013年,張家川縣精心謀劃儲備招商引資項目,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8項,擬引資38.8億元,實施各類招商引資項目30項,到位資金15.6億元。太極集團羲皇阿膠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成投產,二期工程抓緊實施。東部礦產工業園區和西部皮毛加工貿易園區規劃設計全面完成。加強與國內大型集團公司的合作洽談力度,天源、天潤兩個風電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商品混凝攪拌站項目建成投產,廢舊蓄電池回收項目開工建設,與國內大型企業達成了煤電冶一體化建設投資協議,工業“雙五”工程總體進展良好。縣慶期間成功舉辦了物資交流大會、清真食品節會暨地方民族產品展銷會,有效帶動了商貿流通業繁榮發展!

城鄉建設步伐加快
改善基礎設施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撐。2013年,張家川縣加大交通道路、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鄉基礎條件得到較好改善。莊天二級公路、縣城至秦安隴城三級公路改擴建工程建成通車,縣城至恭門火車站二級公路及富川水庫建設進展順利;深入推進縣城建設“雙十工程”,回鄉風情園一期、影視中心和城區“三網三化”綜合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縣城功能不斷完善;積極推進龍山、恭門、馬鹿等鄉鎮小城鎮建設,恭門鎮城鄉一體化建設“八大工程”快速推進;整合災后重建、危房改造等項目資金,實施整村搬遷項目9村415戶;深入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城鄉環境面貌大為改觀。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社會事業發展關乎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2013年,張家川縣完成了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提升“8+2”工程,阿陽中學交付使用。全面啟動實施學前教育建設工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薄弱食堂建設等教育基礎工程,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明顯改善。加強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全力提升高中教育質量,高考各類本科上線629人,上線率達34.3%。成功承辦了全市四運會青少年籃球賽和全省青少年足球冠軍聯賽,音·舞·詩《關山月》深受縣內外觀眾關注和好評,并在全國展演中獲獎。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實現全覆蓋。啟動實施“衛生事業三年大發展計劃”,不斷加強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進一步減輕了群眾的醫藥費用負擔。人口和計劃生育管理服務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雙擁、統計、婦女兒童、殘疾人、老年人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

民生保障有力推進
民生是度量群眾幸福指數的一把“標尺”。2013年,張家川縣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和諧家園廉租住房全部配售到戶,和暢家園基本竣工,農村危房改造扎實推進,城鄉困難居民住房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認真落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政策,農村低保面達到22.61%;進一步擴大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加大社會保險金的征繳統籌力度,及時足額發放社會保險金;依托雙聯行動,先后落實幫辦實事3766件,總投資5455.5萬元,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以解決;全力開發城鎮就業崗位,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440人;省、市、縣確定的各項惠民實事全部落實,共發放各類強農惠農資金2.94億元!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有穩定才有發展。2013年,張家川縣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民族團結、1社會穩定。深入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加強宗教界人士培養教育,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形成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良好局面;全面落實“三三五五”社會管理工作法,堅持開展重點信訪案件包案制度,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狠抓“平安張家川”建設,深入開展了社會治安、市容市貌及農村環境衛生等八項專項整治活動,加大對各類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破獲了一批影響較大的刑事案件,凈化了社會環境;深入開展了“四個講清”活動,召開了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凝聚了全縣團結奮進的正能量,夯實了民族團結進步的基礎;堅持“隆重、熱烈、節儉、祥和”的原則,成功舉辦了自治縣成立60周年縣慶活動,唱響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旋律,達到了外樹形象、內聚合力、促進發展的目的。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關鍵在黨。2013年,張家川縣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主線,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圓滿完成縣慶、雙聯行動和抗震救災各項工作;積極開展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管理使用規范年”活動,扎實推進黨建示范群建設,學校、社區、“兩新”組織等領域黨建工作全面加強;建立優薪優待激勵機制,表彰獎勵了一批黨建示范村,引進了一批急需緊缺專業人才;認真執行中央、省、市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有關規定,堅持厲行節儉、反對浪費,嚴格落實公務接待標準,規范公務用車,四大組織領導帶頭按照規定的面積標準騰退了辦公用房;全縣加快發展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各級干部的作風進一步轉變,機關工作效能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