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堅持從民族地區實際出發,切實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張家川縣結合自身實際,組織各部門各單位通過中心組學習、黨員大會、干部職工大會等形式,充分利用縣廣播電視臺、縣政府網站、縣黨建網、張家川手機報等媒體,強化黨員干部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教育,幫助廣大黨員干部自覺消除狹隘宗教意識的影響,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加大對《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著力鞏固全縣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張家川縣從民族地區實際出發,以開展“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示范縣創建為抓手,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擺在突出位置,堅持把開展“兩個共同”,( 即: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三個離不開”,(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四個維護”,(即: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和“四個講清”,(即:講清當前全縣跨越式發展的大好形勢和大好機遇;講清全縣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大好局面;講清“團結是福、分裂是禍”是永恒不變的真理;講清遵紀守法、大興科教、維護穩定是張家川人民的福祉)的宣傳教育貫穿于教育實踐活動的每個環節,不折不扣地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
加強黨員、干部和宗教人士三支隊伍建設,采取舉辦政策理論宣講、法律法規培訓、邀請省內外學者開展知識講座等行之有效的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法制意識、科技意識,強化團結合作、共促發展的思想基礎,凝聚民族地區和諧穩定發展的正能量。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深入開展“三聯三引三助” 活動 (即:“村黨支部聯系宗教活動場所,引導宗教活動場所依法開展宗教活動,宗教活動場所協助村黨支部凝聚人心、促進和諧;村干部聯系宗教人士,引導宗教人士自覺做到‘四個維護’,宗教人士協助村干部宣傳政策、教育群眾;黨員聯系信教群眾,引導信教群眾移風易俗奔小康,信教群眾協助黨員維護民族團結和宗教和順”)和“五項民心工程” (即:解民難,全面推行代辦式便民服務活動;順民意,大力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清潔工程;化民怨,集中開展干部紀律作風整頓;幫民富,扎實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活動保民安,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積極搭建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的有效平臺,使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宗教人士結成保穩定、構和諧、促改革的有機整體。
張家川縣結合教育實踐活動,利用半年時間,組織宗教界人士在全縣開展以“愛黨愛國,抵制滲透;移風易俗,倡導文明;誠信友善,自強不息;搶抓機遇,共促發展”為主題的“臥爾滋”演講比賽,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增色添彩,為全縣移風易俗、倡導文明、共促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凝聚全縣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正能量,增強加快發展、轉型跨越的強大動力,形成聚精會神搞建設、齊心協力促發展、回漢同心奔小康的良好局面。同時,還深入“清真寺”聽取信教群眾的意見,積極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調處活動,從源頭上避免和化解各種不穩定、不和諧因素,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