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主任、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長、亞太地區太陽能研究培訓中心主任、政協甘肅省委員會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喜文華帶領甘肅電視臺的記者,中國國際清真產業聯盟、中國穆斯林青年網、甘肅省民族企業家聯合商會、甘肅南園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一行來張家川考察張家川清真產業和招商引資項目。
考察團成員在回鄉風情園中興致很高,他們在觀光過程中充滿了好奇,不時了解回鄉風情園的方方面面。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擔當起了解說員,他認真耐心的一一給客人們講解,他代表張家川33萬回漢人民歡迎企業家來張家川投資興業。客人們被回鄉風情園美麗的景色所震撼,不時拍照留影。甘肅南園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臨益翹起大拇指說,了不起,這是張家川縣委、縣政府的大手筆,張家川回鄉風情園是利民惠民的高品質文化公益工程。我會考慮到張家川投資建廠。甘肅電視臺的記者對回鄉風情園進行了全方位的拍攝,他們認為張家川回鄉風情園濃郁的民族風情很具特色,回去之后他們制作成專題節目播放給全省電視觀眾,相信觀眾朋友們一定會很喜歡。

考察團成員一行參觀完回鄉風情園之后,在張家川縣展覽館進行了參觀。在歷史展區,客人們站在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馬家塬戰國墓復原模型前驚嘆,而在民族民俗展區,客人們對張家川招待賓客的最高禮遇“十三花”美味佳肴充滿了興趣,并表示有機會將品嘗張家川美食。而講解員在講解的同時,漫了一曲“張家川花兒”讓客人們意猶未盡。客人們還觀看了張家川縣城的全景沙盤。最后,他們在電子簽名留言機上簽下了對張家川美好的祝福話語。甘肅省民族企業聯合商會秘書長馬繼仁說,通過參觀張家川展覽館,對張家川我們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是一個回漢民族緊密團結發展的自治縣,張家川的發展大有可為,我想我們還會再來張家川的。
喜文華接受筆者的采訪時說,做為土生土長的張家川人,雖多年在外地工作,但一直懷戀故鄉張家川,家鄉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讓我們在外的張家川人留戀,多少回夢中我都夢見故鄉張家川,那怕是家鄉的的一丁點兒的發展,都讓我們在外的游子們欣喜不已。這是我第二次再來回鄉風情園,我覺得張家川回鄉風情園是載入史冊文化工程,她是伊斯蘭文化和精神的傳播園,是愛國愛教的和諧園,是百姓休閑娛樂的營養園。相信,在繼續策劃、不斷充實和完善下,她將成為內容和元素更為豐富,令世人所關注和向往的獨特回鄉風情園。我做為一個張家川人,有一種由衷的驕傲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