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堅持問題導向,將邊學邊改、邊查邊改貫穿教育實踐活動始終,以解決問題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重拳治“報銷難” 新農合報銷更便捷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征求意見過程中,各級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突出問題就是新農合門診用藥當年不取就作廢、轉不到下一年,取不到必用藥、領取的是即將過期的藥和高價藥,沒有及時辦理轉院手續而到縣外醫院就醫,而使醫療費用報銷難等問題,成為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突出問題之一。
“我們把服務聯系群眾、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重點,堅持民有所需、我有所應!币殉蔀閺埣掖ǜ骷夵h員干部的共識。張家川縣衛生部門使出“三板斧”破解難題:一是從5月份起在縣醫院、縣中醫院開展門診統籌報銷服務,門診報銷覆蓋全縣所有公立醫療機構?h級門診統籌實行現場補償,按比例直補,單次門診費用補償比例為80%,每人當日累計門診處方費用為100元以內,當日門診補償封頂額為80元。二是因病情急、危、重等特殊原因無法進行正常轉診轉院的,可先住院治療,在3個工作日內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向縣合管辦登記備案并辦理網上轉診手續,報銷時按照轉院辦理。三是從5月份起,提高縣鄉兩級報銷比例5個百分點,分別提高到75%和85%。縣內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對出院時報銷手續齊全的群眾必須當場報銷,不得因資金、病歷等醫院自身的原因推遲群眾報銷。對縣外住院手續齊全的群眾在縣合管辦當日報銷。為各定點醫療機構撥付253萬元預付款,解決醫院新農合報銷周轉資金缺口。
疏通“中梗阻” 百姓辦事更方便
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張家川縣把窗口服務行業、執法單位作為改進作風的重點,下茬治理“中梗阻”。全縣所有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簡化辦事程序,公開辦事流程,改進服務態度,強化工作監督,做到“一聲問候、一把椅子、一杯清茶”,使群眾辦事有人接待、有個座位、有杯水喝、有人辦理。
由縣委常委牽頭,對群眾反應強烈和影響發展的衛生臟亂差、群眾婚慶負擔過重等11項突出問題進行集中整改,扎實開展整治機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行動,對群眾反映的交通秩序管理混亂,城鄉低保存在優親厚友,醫院收紅包、吃回扣、藥品差價、開大處方,學校亂收費等突出問題,由31個相關職能部門,通過縣廣播電視臺向全社會作出公開承諾,力求達到“促領導帶頭、促問題整改、促群眾監督、促作風轉變”的效果。
通過集中整改和專項教育,張家川縣黨員干部作風明顯好轉。今年對新錄用的106名教師和45名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公示工作崗位,按錄取成績由被招考的學生依次自主擇業,由原來的用權分配崗位,變成現在的放權自選崗位,贏得了群眾的好評?h公安局取消了首次辦理戶口簿、準予遷入證明、戶口遷移證工本費等費用,辦理二代居民身份證由2個月縮短為1個月。縣工商局取消了企業注冊登記費、個體工商戶登記費及工本費,并將企業年檢制度改為企業年報制度,市場主體登記由原來的層層審批改為“一審一檢”制。各鄉鎮為了減少群眾辦事環節,積極創建“務實、高效、文明”的便民服務窗口,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務,實行一次性告知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
服務零距離 打通“最后一公里”
張家川縣堅持把“雙聯”行動、“三聯三引三助”和“四進四幫”活動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平臺,全縣3000多名黨員干部走進生產一線訪貧問計、指導生產,共舉辦各類培訓76場(次),培訓農民2.9萬人(次);在溝壑梁峁植樹造林0.88萬畝,工程造林1.4萬畝,城鄉公路行道綠化159.8公里。
堅持開展“代辦式”便民服務,各級黨組織受理代辦事項累計3.02萬件,辦結2.98萬件,特別是對25個母畜繁育村通過一站式代辦服務,幫助貧困村集中辦理印章、法人證書、機構代碼證等,制定章程、建立規章制度,幫助組建了扶貧互助協會。
張家川縣1500余名城區在職黨員干部到社區黨組織報到,通過“信息對接亮身份、特長對接定崗組、對象對接做服務”登記,設置在職黨員責任區,組織開展“黨的政策講一講、矛盾糾紛調一調、文娛活動搞一搞、社會治安管一管、困難居民幫一幫”活動,切實提高了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至目前,全縣梳理出需整改問題3726個,已整改2505個,公開承諾整改事項743項,已辦理485項。張家川縣以解決問題的實際成效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