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說三道四”到“氣順心齊”
——張家川推行陽光村務聚民心促發展

9月28日,筆者在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馬關鄉上河村看到,該村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人流集中的醒目位置設置了村務公開欄,對農村低保、五保戶供養,糧食直補、退耕還林款、養老保險領取,救災救濟款物發放等群眾普遍關注的強農惠農資金落實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全方位公開。
在村務公開欄前進行瀏覽信息的上河村老黨員竇代生滿意地說:“現在黨的政策越來越好,各種惠民政策越來越多,能把這些信息公布出來,對于贏得群眾的信任與支持,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至關重要!這樣一公布,老百姓的心里亮堂了,不僅消除了以往對村上的誤會,而且讓老百姓對村上的工作更擁護,更加支持。
談起村務公開帶來的新變化,上河村黨支部書記竇正言頗有感觸地說:原先群眾飯后茶余閑談的話題就是村長里短,說三道四,F在推行陽光村務,群眾心中的“疙疙瘩瘩”全部解開了,探討村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改善的話題增多了,氣順心齊。
為了扎實推進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全面深化黨務村務公開,規范村級事務運行,保障基層群眾民主權利,解決農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張家川縣在255個行政村開展“陽光村務”活動,得到群眾拍手稱贊。
據了解,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張家川縣針對群眾對村上各種事項了解不透徹,工作意見大的問題,把打造以“四議三雙”為主要內容的“陽光村務”作為踐行群眾路線、推動基層民主、解決群眾反映突出問題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重要抓手,在全縣大力推行陽光村務制度。為扎實有效地做好陽光村務制度,縣上要求各村要設置公開欄。公開內容共涉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事項的實施情況;村級財務收支情況,村集體債權債務情況;最低生活保障和優撫、救災救濟款物的發放情況;征用土地各項補償費分配和使用情況;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情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情況;稅費改革和農業稅減免政策,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情況等14個方面。并制定了嚴格的村務公開欄管理、監督辦法。同時,還公開發布了管理員、監督員聯系方式,意見征求箱,確保陽光村務公開落到實處。同時,張家川縣采取會議公開、到戶公開、廣播公開、網絡公開、短信公開等多種方式,著力擴大村務公開的覆蓋面,提高群眾知曉率。
馬關鄉黨委書記蘇永平介紹,該鄉采取村級事務定期“曬曬太陽”的方法,使全鄉各村事務管理明顯規范,有力消除了村干部之間、干部與群眾之間的猜忌、疑惑,村級組織的戰斗力進一步增強,凝心聚力促發展的勁頭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