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牛打了多年的交道,本以為對養牛還有些了解。聽了今天專家的講解,既全面又細致,沒想到肉牛養殖的門道還多著哩…”3月20日上午,由天水市科協抽調相關專家組成的科普講師團走進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恭門鎮,為東部基礎母畜繁育示范區四鄉(鎮)養殖大戶和養殖能手現場講解牛羊養殖方面的技能知識,受到了養殖戶們的好評。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馮建新,縣科協、恭門鎮等單位負責人參加培訓。
張家川縣恭門、平安、閆家、馬鹿四鄉鎮地處東部關山林緣區,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是全縣扶貧攻堅的主戰場。2014年初,縣委、縣政府結合全省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在充分考慮該區域豐富的飼草資源和悠久的畜牧養殖歷史優勢后,經過調研論證,決定將牛羊養殖業作為當地主要的富民產業來抓,扎實推進東部基礎母畜繁育示范基地建設;縣財政投入1250萬元,選擇東部養殖基礎較好的25個示范村,高標準建立村級產業發展扶貧互助協會。目前,25個示范村已組建了扶貧互助協會,共發展會員1238人,互助資金總量1793.6萬元,購進基礎母牛2020頭。
結合四鄉(鎮)產業發展實際,當天的培訓緊緊圍繞牛羊養殖技術相關內容展開。“參加今天培訓的都是東部四鄉鎮的養殖大戶和養殖致富能手,大概有200多人。聽說市里的高級畜牧師來講解牛羊養殖方面的技術知識,養殖戶們一大早就趕到了培訓點”組織培訓的縣科協工作人員介紹說。

培訓會上,講師團兩位專家運用自身理論和實踐知識,深入淺出地講解牛羊養殖方面的技術要領和知識,并耐心解答養殖戶提出的技術疑問。通過面對面培訓講解,長期困擾養殖戶的一些難題得到了現場解決。“養了多少年的牛,靜下心來聽聽專家的一堂課,受益匪淺。養牛這個行當,看來還需要虛心好好學了。”如今養著43頭牛的恭門鎮靈臺村青年馬建平深有感觸地說。
自東部基礎母畜繁育示范區啟動實施以來,恭門鎮作為示范區的核心鄉鎮,充分借助政策、資金、技術扶持,積極實施基礎母畜繁育、飼草料建設、疫病防控、集中育肥“四大工程”,培育發展了一批養殖大戶、養殖專業村,有力推動基礎母畜繁育實現了量的擴張、質的提升。至目前,全鎮新發展規模養殖小區(場)5處,新增10頭牛以上養殖戶430戶,其中養殖大戶228戶。“長期以來,東部四鄉鎮群眾一直從事牛羊養殖,但苦于技能知識方面的制約,始終發展后勁不足。今天,市科協組織的‘科普惠民生、科技助發展’主題養殖培訓會走進恭門鎮,讓養殖戶在家門口就能全面了解到相關方面的技術和知識,更讓他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參加培訓的恭門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馬永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