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換新顏
——張家川植樹造林成效顯著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搶抓春雨增墑情的大好時機,加大春季植樹造林力度,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廣泛宣傳動員、嚴把技術關口、督促檢查到位等措施,有效地開展春季造林工作,全縣綠化呈現出規模大、質量優、模式新的良好局面。

3月31日,記者看到在縣城通往連五、馬關、大陽、梁山等中西部鄉鎮的主干道公路兩側、莊天二級路上、縣域內溝壑梁峁等地,全縣黨員干部職工和群眾大力開展栽樹造林活動,漫山遍野的人群如織涌動,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有的放線定行、有的整壟挖坑、有的扶正樹苗、有的挖土填坑、有的揮鍬培土、有的澆水灌溉,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每道工序都做得十分認真。經過一番緊張勞動,一排排新栽下的樹苗昂然挺立,整齊地排成一條綠線延伸向遠方,在和煦的春風中展現著蓬勃生機。

縣林業局負責人說,為進一步綠化、美化全縣人居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今年,縣林業局高度重視,及早動員部署,搶抓有利時機,提前科學規劃,嚴格苗木標準,合理整地栽植,建立權、責、利相統一的管護機制,開展林地、林木認養活動,分地段命名,建立紀念林,為有效管護林地、林木創造有利條件。同時,為了把這次植樹造林的實事辦好辦實,縣林業局成立了四個工作小組,由各分管領導帶隊,抽調專業技術干部,走出機關,下到基層,采取領導干部包片,技術干部包鄉,堅持雙休日、節假日不休息,主要承擔協調指導、技術服務、苗木調運、督察檢查,每天忙碌在全縣各主要造林地段,以良好的工作狀態、扎實的工作作風積極投身到春季綠化造林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解決群眾所需所盼。

為切實提高公路綠化檔次,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張家川縣采取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混交配置的方式,營造高低錯落、層次分明、四季常青的綠化帶。改變以往單行栽植的方式,根據地形地勢設計成雙行及多行或以小片林布局,突出景觀特色;嚴格苗木標準,對所有綠化苗木實行招投標制,分樹種確定驗收標準,要求大苗根部帶土球,簽訂供苗合同,保證苗木質量;合理整地栽植,采用魚鱗坑、豐產坑、方格網整地方式,對部分砂石路段進行墊土修復,改善土壤結構,增加綠化面積,有效化解了林農矛盾;創新管護機制,開展林地、林木認養活動,分地段命名,建立紀念林,為有效管護林地、林木創造有利條件。

據了解,今年全縣三條主干道公路綠化任務57.8公里,一是龍山鎮北河村—連五鄉政府—馬咀村(18.2公里)、新義梁—馬關電管站(10公里);二是大陽鄉下李村—龍山鎮南街村(10.6公里);三是張川上磨——恭門付川二級公路(市級科學發展示范點19公里)。設計用旱柳、刺槐、云杉大苗7萬株。截至目前,建設完成兩條38.8公里,栽植旱柳、刺槐大苗5.1萬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