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春以來,張家川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深化農業和農村改革為契機,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以“三區三業五帶”建設為抓手,調整優化結構,發展特色產業,創新經營機制,力爭今年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再上新臺階。
全力抓好頂凌覆膜。今年省上下達張家川縣玉米頂凌覆膜任務10萬畝。為確保順利完成任務,縣農業局早動員落實地塊,巧謀劃細化方案,強化技術指導和培訓,下發地膜600多噸,完成頂凌覆膜10.3萬畝。
扎實搞好春耕備耕。落實春播農作物面積33.56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4萬畝,主要以玉米、馬鈴薯、蠶豆為主,其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9.56萬畝。全縣農資企業已調進貯備各類化肥2.42萬噸,農藥30.4噸,地膜720噸,玉米雜交種244噸,投入農機具3693臺(部),均能滿足春耕生產所需。

蔬菜早春育苗有序推進。結合農時,深入龍山、木河、川王等鄉鎮,利用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組織技術干部現場指導育苗,共計育苗57棟,面積20000m2,培育種苗230萬株,以辣椒、番茄、茄子、甘藍、菜花等為主;種植蔬菜0.86萬畝,新建塑料大棚50棟。
努力提升農機化水平。以高標準“六化”為目標,在春耕備耕中投入各類農機具3693臺(套),完成機耕1萬畝,機械鋪膜2.5萬畝,機深施化肥12萬畝。爭取資金200萬元,計劃補貼各類農機具1600臺(套)。
不斷推進經營機制創新。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不斷創新經營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 今年已新增流轉土地面積0.17萬畝,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2家,農庭農場2家,創建市級示范社2家,確定在平安、馬鹿、閆家、連五4鄉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并在連五鄉陳家村和腰莊村進行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建設試點工作。
高標準開展示范點建設。以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為導向,堅持“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分步實施、注重效益”的原則,創建規模大、水平高、覆蓋面廣、帶動能力強的市縣兩級農業科學發展示范點21個,總面積達7.19萬畝,積極開展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在西部川區玉米高效綜合技術萬畝示范片推廣五谷704、先玉335等高產品種1萬 多畝;主推高產創建、機械作業、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5項,整合資金 60 萬元,建成張棉千畝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點;積極推廣一膜兩年用、全膜雙壟溝播、全膜覆土穴播、馬鈴薯壟作側播、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新技術10多項。
積極開展農資打假。積極組織縣農業執法大隊、縣植保站、縣種子管理站等單位,深入張川、龍山等集貿農資市場,檢查經營門店及攤點60 多家。對農資市場上所銷售的種子、肥料、農藥、農膜、農機具等農資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對檢查中發現不合格的 2 種農藥予以立案處罰,有效維護了農資市場秩序,保護農民群眾合法利益,為春耕生產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因地制宜狠抓田管。入春以來,降水偏多,土壤墑情好,越冬作物長勢良好。全縣總體一、二類苗面積大,三類苗面積小,苗情整體好上年。田間管理主要以開展追施化肥、病蟲害防治、防低溫凍害為重。目前已追肥18.6萬畝,鎮壓耙磨0.7萬畝,中耕除草1.2萬畝,防治病蟲害11.2萬畝(次),深翻整地24.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