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下午,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召開救災暨抗旱防汛工作會議,貫徹落實全市抗旱防汛工作視頻會議精神,緊急動員全縣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充分認識今年防汛救災工作的嚴峻形勢,扎實準備,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為確保全縣安全度過汛期、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奠定堅實基礎。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出席會議并講話,縣委副書記妥國保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今年入汛以來,全縣極端天氣頻發,強降雨、冰雹呈集中多發態勢,特別5月19日全縣突降暴雨,張棉鄉、劉堡鄉、張川鎮、恭門鎮、木河鄉、川王鄉、大陽鄉七鄉鎮遭遇特大冰雹災害,冰雹從下午4點38分開始到5點07分結束,持續時間半個小時,最大直徑1厘米,冰雹最大厚度達13公分,農作物受災嚴重。至目前,災害共造成7鄉鎮74村14170戶67793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5731.1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646萬元。
會議要求,各相關鄉鎮和部門要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積極組織動員干部群眾應對自然災害,全力開展抗災救災工作,努力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安監、水務、國土等部門和鄉鎮要加強對重點地質災害點的監測,嚴格落實包片領導和監測人員,嚴防各類次生災害發生;縣農業部門要根據農作物受災情況,組織農技人員指導農戶加強田間管理;縣農業局、縣財險公司要主動介入,對參加農業保險的受災作物進行認真核查,按照有關規定盡快啟動理賠程序,減輕受災群眾經濟損失;要嚴格落實“四包三定三保”責任,積極動員縣級領導包鄉鎮、雙聯單位科級干部包村、干部包戶、專業部門包重點,同時定任務、定措施、定時限,確保人身安全、保護重點設施、保社會穩定。
馬中奇指出,針對“5.19”強降雨冰雹災情,縣財政已緊急下拔200萬元救災資金。相關部門和鄉鎮要切實發揮好救災資金的救助救濟作用,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充分用好救災資金,及時幫助群眾渡過難關,特別要重點走訪慰問五保戶、低保戶和農村困難群眾,妥善安置農村困難群眾生產生活;要及時組織農技人員和鄉鎮干部深入基層、摸清實情,結合災情和農時實際,積極組織動員廣大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和改種復播工作。縣民政局要積極主動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反映受災情況,多方爭取救災救濟資金;相關部門要深入受災嚴重的鄉鎮,對農村道路、供水管網、學校、電力、通訊等設施開展隱患排查,盡快維修維護受損的公共設施,確保受災群眾生產生活不受影響。
會議強調,當前,全縣已經進入主汛期。做好今年的抗旱防汛救災工作,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全縣各級組織一定要充分認識抗旱防汛救災的嚴重性,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把抗旱防汛救災作為當前最大任務和中心工作,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措施,切實增強做好防汛減災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防災減災工作會議精神,筑牢防汛工作思想大堤,消除任何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把思想統一到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戰大災上來,全面做好抗旱防汛救災各項重點工作。在具體工作中,要堅持做到“思想、組織、預案、隊伍、物資”五落實,突出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和重點環節,認真開展抗災救災安全大檢查,做到不走形式、不留死角、不存隱患;要嚴格落實鄉村防洪安全責任人和防汛安全措施,積極主動作為,確保安全度汛。
會上,縣委常委、副縣長馬玉鳳與縣抗旱防汛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簽訂了《抗旱防汛目標責任書》。副縣長李振,各鄉鎮鄉鎮長,縣抗旱防汛指揮部成員單位及縣委農工部、縣委雙聯辦負責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