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是牛肉拉面之鄉,從張家川走出來的從事餐飲行業的打工者中,但凡是想自己開店的,大多都會選擇從蘭州開始起步。
早上五點二十,當城市還在沉睡中時,楊老四牛肉面館的伙計們已經開始動身準備干活了。用最快的速度起床洗漱,十分鐘后,伙計們就已經出門了。他們每天的營業時間從早上六點開始,到下午三點半結束。按一袋面出一百多碗面計算,楊老四牛肉面館平均每天要用上八袋面,這也意味著:十來個店伙計們每天需要在十個小時里拉上一千多碗面,平均每小時出一百碗面。打五點半一進店門,伙計們各就各位,之前還有說有笑的氣氛立馬變得認真嚴肅起來。
在伙計們拉面流水線叮當有序作業的同時,蘭州城也在逐漸泛白的天色里慢慢蘇醒。六點鐘,店里開始上客人了。作為牛肉面的故鄉,視牛肉面為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早餐甚至正餐,蘭州食客對牛肉面有著近乎挑剔的態度,不過這也成就了蘭州牛肉拉面量足、味醇、色形俱佳的超凡品質。正宗、地道,讓蘭州成為眾多張家川人外出從事牛肉拉面行業的首選之地。
早上七點,室外還夾雜些許涼意,后廚室內溫度因連續作業已上升到了三十三四度,按最初的和面比例和出的面稍微有些軟,大師傅楊建忠趕緊跟徒弟交待一聲。27歲的楊建忠今已經屬于這個店的元老級人物了,近十年的拉面手藝讓他成為店里的拉面主力軍。除了拉面,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帶好徒弟。
“方方面面的指教,像面的軟硬、精度上都要給指點。我的標準是多方面的,要從開始和面初步開始到揉面,再加拔劑子,再加上下面上,再加上速度上、記性上,面的粗細上,強調的就是面必須要下勻。……人家蘭州人是以牛肉面為主…一天早上吃不上一碗好好的牛肉面,一天工作都不舒心。”楊老四牛肉面館員工馬建翔對于訓練徒弟有著自己的經驗。
徒弟馬龍跟著師傅學習手藝已經兩年了,目前基本上可以獨當一面。
忙了幾個小時下來,馬龍趁人少趕緊給自己拉了碗面。
“天天吃拉面吃得不煩嗎?”記者問道。
“不煩,越吃越香。” 馬龍答道。
憑著對牛肉面的熱愛,和對這門手藝即將帶給自己生活改變的堅定信念,不論是還將繼續學業的假期實踐生張瑜瑜,專程趕來拜師學藝的清水小伙馬強,還是堅持閉著齋依然在店里打雜的馬半可,或即將離開這里準備外出開店的馬龍,他們在學徒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蓄勢待發,都是期待著有一天能打拼出一爿屬于自己的小店。
“一般的娃娃,如果是學手的話,就到蘭州來學。蘭州學下了,到外面去就能自己開一個店,或者租別人的店。”楊老四牛肉面館老板馬志雄對記者說。
這家店開起來近四年間,已經累計培養輸送了十多個具有一定管理經驗的拉面師。
“目前蘭州市開的有四五個,湖北開的有好幾個,北京的一兩個。 ……反正從這兒學完手的,再出去的都拉得可以。” 馬志雄帶著點自豪說。
傍晚時分是店里的伙計們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候,脫下工作服,打會兒羽毛球或是跳跳繩,釋放一天干活的勞累和疲乏。到黃河邊合力放風箏是大伙的最愛,每當風箏起飛時,他們各自的夢想也隨之升空。五彩的風箏承載著每個人五彩斑斕的夢想,慢慢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