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份,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梁山鄉陽屲村貧困農民陳文才貸了5萬元精準扶貧專項貸款,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承包了50畝土地,準備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陳文才說:“如果不出意外,預計這些流轉地明年能收入7萬多元。精準扶貧政策這么好,生活很有盼頭,明年我肯定能脫貧。”
閆家鄉車古村貧困農民馬川平,今年獲得3萬元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和幾千元補助資金,全部用于肉羊養殖。他告訴記者:“年底出欄保守估計也有1萬多元的純收入。”
像陳文才、馬川平這樣受益于精準扶貧貸款的農戶,是張家川縣自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作啟動以來,全縣貧困群眾受益精準扶貧專項貸款、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啟動以來,張家川縣嚴格按照省市部署要求,迅速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成立了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貸款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推進。各鄉鎮成立專門工作機構,抽調精干力量開展工作,建立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的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將省上下達縣上精準扶貧專項貸款額度全部分解到各鄉鎮。逐級靠實責任,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貸款發放目標責任書,明確鄉鎮黨委書記負主要領導責任,鄉鎮長為第一責任人,對貸款發放工作親自抓、負全責。各鄉鎮結合建檔立卡貧困戶,將任務細化分解到村干部、雙聯干部和駐村幫扶工作隊,逐級負責,層層落實,形成了“人人有責任,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該縣以建檔立卡貧困農戶貸款為重點,嚴格界定范圍對象,逐戶摸清底數,制定貸款計劃,對列入當年脫貧計劃的農戶優先給予扶持,保證貸款對象準確、信息真實、使用合規。優化審批流程,設立“一站式審批”服務站,實行集中審批辦理,確定縣信用聯社為精準扶貧專項貸款代辦金融機構,為全縣19個鄉鎮開設貸款專戶,貸款發放更加高效便捷。創新擔保方式,借鑒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等惠農貸款運作成功經驗,創新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擔保方式,采取公職人員擔保、三戶聯保、財產抵押、第三方保證擔保等多種擔保方式,保證貸款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
張家川縣同時加大媒體宣傳攻勢,普及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政策,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傳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的審貸對象、條件、用途以及辦理程序,確保辦理過程公開、公正、公平,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依托“一網一報三平臺”——縣政府網、手機報、微信公眾平臺、微博公眾平臺、微視等媒體平臺發布政策信息2萬多條。各鄉鎮包村干部、各雙聯單位聯戶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進村入戶,廣泛深入宣傳貸款政策和辦理程序,切實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同時,加強誠信宣傳和信用知識普及,教育引導農戶誠實守信,營造良好信貸環境。
張家川縣將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納入鄉鎮年度實績目標責任體系,年底統一組織考核,兌現獎懲;同時也作為雙聯單位、雙聯干部和駐村幫扶工作隊考評的重要依據。實行貸款發放日報告、周評比、月通報制度,結合各鄉鎮建檔立卡戶數、年度脫貧計劃等進行排名,對放貸進度連續排名靠后的鄉鎮,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約談鄉鎮長。加強督促檢查,從“兩辦”督查室、效能辦、財政局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專項督查組,對信貸政策落實、貸款管理使用等及時跟進督查、追蹤問效,對工作滯后、改變貸款用途等行為嚴肅問責,確保貸款真正用到群眾脫貧致富上。
為了讓貧困群眾盡快貸上款、早日脫貧致富。張家川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充分利用各種假期加班加點,加大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發放力度。截止目前,該縣累計向11963戶貧困戶發放“雙無”精準扶貧專項貸款5.69億元,占總任務的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