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甘肅日報】張家川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紀實(圖)
(2016-4-7 10:11:24)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牛彥君  打印本頁

立志摘窮帽跟黨奔小康

——張家川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紀實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是隴東南和關中—天水經濟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2015年8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督查調研張家川縣精準扶貧工作時,提出了“跟黨走、奔小康、強團結、重適應”的十二字工作方針,為全縣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張家川縣委書記劉長江說:“全縣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王三運書記指示精神,加快各項事業發展,特別是扭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一最大任務,立足三大產業,立志摘窮帽,跟黨奔小康,實現了‘一個提速、十個全覆蓋’的既定目標,并建設勵志教育基地,提振群眾致富信心。”

  2015年,張家川縣明確了“一個提速、十個全覆蓋”的年度目標任務,力爭2015年在原計劃脫貧1.7萬人的基礎上提速20%以上,全縣脫貧人口達到2萬人以上。

  隨著一個個目標的實現,張家川人書寫出了一首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主戰場上的感人篇章。

  “十個全覆蓋”:精準扶貧讓群眾生活越過越美好

  “現在,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自來水引到了灶房里、房子修到了平川里、培訓來到了家門口……這都是精準扶貧和雙聯行動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張家川縣木河鄉高山村群眾肖克成樂呵呵地說道。

  “我們農村以前地陡、路窄、喝水難,干什么都不易,實在讓我們農家人愁啊,你看現在地平了、水有了、路好了、山綠了。”閆家鄉車古村群眾楊國珍高興地說。

  “飲水安全通村率達到100%,255個行政村通村道路全硬化,四通八達的農田道路格局形成,‘百日萬名’勞動力培訓如火如荼開展……精準扶貧的種子正在關山腳下煥發生機。”張家川縣扶貧辦一名工作人員說道。

  張家川縣干部群眾說的都是自治縣實施的安全飲水、梯田建設、農田道路、建制村水泥路、標準化村衛生室、勞動力培訓、扶貧互助協會、行政村幼兒園、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自然村通動力電等10個全覆蓋帶來的可喜變化。

  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中,張家川縣堅持把上級部署、群眾意愿,以最大心力充分結合起來,堅持把扶貧攻堅作為縣上工作的“一號工程”,堅持把解決吃水難、出行難、貸款難等“十大難題”作為扶貧攻堅的重頭戲,大打精準扶貧攻堅戰,定方向、理思路、創方式、強措施、抓落實,集中力量、集中時間、集中人員,積極爭取項目,全力落實措施,提前實現了10個全覆蓋,為加快全縣扶貧攻堅進程奠定了基礎。

  之一:告別吃水難,安全飲水全覆蓋。

  “清涼涼的甜水者哎喲,上呀山來吔,阿哥喲阿妹吔,愁眉,愁眉展了吔!”這是曾經長期備受飲水困擾的張家川縣群眾喝上汩汩清水后創編的一首“花兒”,表達了張家川33萬回漢群眾實現飲水安全的喜悅心情。

  為了徹底解決飲水難、飲水安全這一制約瓶頸,張家川縣堅持把解決貧困群眾飲水安全問題作為推進扶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先后建成了渠子梁、連五梁等6處規模化、跨鄉鎮、跨流域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張家川縣累計解決了15個鄉鎮235個行政村43055戶20.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村率達100%,入戶率達96.7%。

  之二:解決行路難,通村水泥路全覆蓋。

  “晴通雨阻”曾是張家川縣鄉村道路的真實寫照。如今,對于通村的水泥路建設,當地的老百姓稱贊這是政府辦的又一件實事。家住平安鄉包梁村的馬社利幾乎每天都要在新硬化的水泥路上走一趟。他告訴記者:“以前坑坑洼洼的土路,都變成了平坦寬闊的水泥路,不光我們農民出行方便了,來村里做買賣、收糧食的人也多了許多,相比過去真是大變了樣。”

  近年來,張家川縣委、縣政府緊密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行動,重點圍繞解決貧困群眾出行難、農產品運輸難的問題,堅持依托項目,積極爭取資金,全面加強貧困村交通道路建設,實現了全縣255個行政村通村道路全硬化的目標,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之三:山川換新顏,標準化梯田全覆蓋。

  走在張家川的農村,養騾馬的幾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農用機械的大量增加。馬關鄉黃花村黨支部書記李旭升向記者道出了究竟:這都是梯田建設帶來的變化。

  “原先坡陡地塊小,種收全靠人背畜馱。現在地平整了,我們農民賣掉耕牛用上了‘鐵牛’,省力多了。”李旭升樂呵呵地說。

  據悉,張家川縣圍繞改善農業耕作條件,提高農業耕作水平,整合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土地開發整理等項目資金,加大高標準、高水平農田建設力度。目前已累計修建標準化梯田57.65萬畝,梯田化率達97.64%,實現農村標準化梯田建設全覆蓋的目標。

  之四:織出致富網,農田道路全覆蓋。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業興。說起農田道路建設,張家川老百姓心里最亮堂。“這條路以前不但窄而且陡,給我們莊稼人制造了不少麻煩,一旦遇到下雨天山上的糧食轉不下來,家里的土肥也挑不上去。村上今年就把這條路給整寬修平了,就是為了在山上栽植核桃樹,發展現代農業,讓我們的車輛可以自由地跑了。”正駕駛著三輪車往地里運送農家肥的龍山鎮韓川村村民馬金元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十二五”期間,張家川縣委、縣政府把農田道路建設作為農業農村重點工作來抓,每年投入專項資金1000萬元,在全縣修建農田道路1503條3858公里,形成了網狀分布、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農田道路格局,實現了自然村農田道路建設全覆蓋。

  之五:看病更方便,貧困村實現了村衛生室全覆蓋。

  整潔的床位,診斷室、治療室、中藥柜、西藥柜架等一應俱全。診療、疫情管理等主要規章制度上墻,這是記者近日在張家川縣村衛生室建設現場留下的深刻印象。在連五鄉李家村村衛生室,村民李大爺滿意地說:“以前村里人有個頭痛腦熱的,能挨就挨,病挨大了才去城里醫院。你看,現在村衛生室條件這么好,吊瓶都能掛,有個小病小災不用出村就治了,大病還能幫著轉診。”

  縣衛計局負責人介紹說,以前張家川縣大多數村衛生室業務用房在村醫家中,個別長期租用房屋開展工作,普遍面積小,且房屋年久失修,危房率達79%。在精準扶貧行動中把貧困村村衛生室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了建設力度,目前全縣115個貧困村實現了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

  之六:培訓來到家門口,貧困戶勞動力培訓全覆蓋。

  “牛的飼料如何調制?冬季牛羊的常發病有哪些?該如何治?養殖場如何消毒?”縣畜牧局專家為大陽鄉盲目養殖的貧困戶培訓畜牧養殖技術。這僅僅是張家川縣啟動的精準扶貧“百日萬名”勞動力培訓行動的一個縮影。

  為了充分發揮回漢群眾長餐飲、重養畜、擅經商的特長,張家川縣以“三大富民產業”為重點,緊跟群眾發展需求,全面加強勞動技能培訓,確保實現“培訓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標。

  聽完專家講解的大陽鄉閆家村養牛戶閆根虎頗有感觸地說:“和牛打了多年的交道,本以為對養牛還有些了解。聽了專家的講解,才讓我明白以前只是停留在原始階段,以后要好好學習養牛知識……”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通過培訓,在整體提高農村貧困勞動力知識水平和技能素質的同時,也增強了貧困戶發展農村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轉移就業及創業能力,提升了貧困人口勞務輸轉的質量和層次,培育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

本新聞共2頁,當前在第01頁  0102

攝影相關圖片
元龍鎮桃花盛景(組圖) 第五屆天水汽博會盛大啟幕(圖) 渭河風情線夜景(圖) 新陽鎮萬畝杏林花海(圖) 隴城鎮(圖) 武山縣清池韭菜基地(組圖) 梅江村(圖) 武山縣大南河流域蔬菜生產基地(圖 天水 紙鳶飛舞春來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