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在張家川縣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縣畜牧獸醫工作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遵循培育提升現代畜牧業“一條主線”,圍繞爭創國家特色肉牛產業大縣和建設隴東南畜牧大縣“兩大目標”,積極打造省級現代畜牧產業示范園區和東部基礎母牛繁育示范區“兩大園區”,強力實施品種繁育改良、動物疫病防控、集中育肥加工和飼草料生產“四大工程”,扶持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養殖場(小區)、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牧場“四類新型經營主體”,建立生產布局區域化、養殖規;、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五化生產體系”,全力推進現代畜牧業培育提升工程建設,全縣畜牧業生產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

全力推進示范區建設,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按照突出產業特色、創新發展機制、健全產業鏈條、推動轉型升級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新理念,加強組織領導,狠抓措施落實,全力推進張家川省級現代畜牧產業示范園區建設。示范區今年完成投資1622萬元,完成計劃任務的256%,其中:投資520萬元建成標準化養殖場2個;投資122萬元建設園區服務中心;投資960萬元鞏固建設了東部基礎母牛繁育示范區,投資20萬元建成畜禽良種推廣中心,各項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其中:中譽牧業有限公司養牛場投資465萬元建成標準化牛舍2棟1300平方米,鋪設了水、電管網,配套了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購進了生產設備,飼養肉牛400頭。萬豐家庭養殖場投資55萬元建成隔離牛舍1棟120平方米,運動場230平方米,精料庫60平方米,青貯窖600立方米,堆糞場96平方米,糞污無害化處理池30立方米,飼養肉牛120頭。園區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2萬元,規劃建設辦公室、技術研發室、展覽廳等辦公用房558平方米,購置電腦、檢測儀、電子顯示屏等設施設備305套(臺),現已完成一層主體工程建設。東部基礎母牛繁育基地完成投資950萬元,購進能繁母牛1585頭,新建養殖協會19個,實現了東部基礎母牛繁育基地村級產業互助協會全覆蓋。完善了2個免費流動改良點功能,扶持養殖戶購進能繁母牛,開展繁育生產,擴大優良品種數量,繁育生產優質犢牛,做強做實做大“張家川紅花!鄙a基地。張家川縣畜禽良種推廣中心建設投資20萬元,在張川鎮趙川村建成凍配改良室、培訓室、器械儲存室等業務用房6間144平方米,配備了顯微鏡、液氮罐、六柱欄等黃牛凍配改良設施設備,為全縣家畜改良、優質品種引進和先進技術推廣搭建了服務平臺。

建設畜牧科學發展示范點,發揮輻射帶動效應。按照《天水市關于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的通知》要求,采取分管領導包鄉包片,技術人員包場包點的責任管理辦法,制定了畜牧業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方案,加強項目支持和技術服務力度,全面完成了2個市列畜牧業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任務。其中:上磨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牛場完成投資300萬元,建成了標準化牛舍600平方米,青貯窖1000立方米,糞污處理池50立方米,堆糞場100平方米,干草棚300平方米,圍墻300米,大門2座,飼養肉牛120頭。坪桃園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羊場完成投資200萬元,建成運動場1120平方米,糞污處理池50立方米,堆糞場100平方米,干草棚200平方米,硬化道路300平方米,飼養羊1100只。

發展規模養殖,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堅持把規模養殖作為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的主要舉措,加大技術資金扶持力度,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一是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繼續按照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糞污無害化的“五化”要求,興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從環保要求、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等方面認真把關,嚴格選址、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的技術要求,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促進畜牧業提質增效。今年共新建堡山村長順養殖場、東街村旭東養牛場、裕通養牛場等規模養殖場(合作社)10個,改擴建養殖場1個,其中養牛場(合作社)4個,養羊場(合作社)5個,養豬場1個,養兔場1個。全縣新改建養殖場完成總投資816.2萬元,建成建成圈舍7634平方米,管理用房785平方米,青貯窖2625立方米,堆糞場330平方米,糞污處理池275立方米,均已投入生產。全縣累計有養殖場(小區)148個,飼養畜禽10.19萬頭只。二是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制定了創建方案和管理辦法,完善了飼養管理、獸醫防疫、出入場管理、糞污處理等各項制度,健全了養殖和防疫檔案。上磨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牛場通過省級驗收,坪桃園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羊場和連五鄉建國種養殖合作社養牛場通過了市級驗收。全縣累計創建省市標準化示范場18個。三是扶持龍頭企業建設。聯民畜牧養殖有限公司清真畜禽定點屠宰生產線正式啟動,預計年屠宰加工清真牛羊肉2000噸,實現了全市清真畜禽機械化定點屠宰零的突破。四是大力發展養殖專業合作社。新建玉龍、中億、泰立養殖專業合作社6個,全縣共建成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49個。五是積極發展養殖專業村和規模養殖戶。新建 大灘、付川、三友、車古、陽坡等養殖專業村5個,新增規模養殖戶800戶,全縣累計有各類畜禽養殖專業村105個,規模戶13350戶。

開發保護飼草資源,夯實草食畜牧業發展基礎。認真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多方位保護開發利用飼草料資源。一是積極開展草原監測。制定了《張家川縣草原監測實施方案》,選定具有代表性的溫性草叢樣地、溫性草甸草原樣地、溫性草原樣地和高寒灌叢草甸樣地共8處,完成了草原基本特征調查、樣地測產、牧草信息采集、植物標本制作等監測任務,通過對全縣四個草原類型8個樣地24個樣方的野外監測分析,全縣草原植被總蓋度79.56%,草群平均高度22.45cm,平均產鮮草5245kg/hm2,風干重1902.19kg/hm2。二是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制定了草補實施方案,完成了28.52萬畝牧草良種補貼人工草地和18.73萬畝天然草原圖斑勾繪與模板制作工作。全面落實禁牧政策,實施牧草良種補貼,草原補獎資金88萬元全部核實到戶。三是強化草原監管。加大了草原執法力度,積極開展草原巡查和亂放牧清理整頓工作,共出動車輛18次,草原執法人員80人次,拆除臨時搭棚放牧窩點7處,批評教育勸返放牧和亂采濫挖人員60多人,趕出草原放牧牛羊2000多頭(只),制止草原采砂、采石3起,有效地對草原進行了保護。四是大力開展人工種草。采購牧草種籽28.72噸,種植飼草10.2萬畝,其中:多年生牧草3萬畝,一年生牧草7.2萬畝。建成連五村千畝紫花苜蓿示范點1處,上磨養殖專業合作社、三馬養殖專業合作社等秸稈養畜示范點5個。五是開發秸稈資源。年新建青貯池1.5萬立方米,青貯飼草8.7萬噸,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60%,較上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六是開展甜高粱種植與利用試驗推廣。成功舉辦了天水市飼用甜高粱種植與利用技術培訓班,已推廣種植甜高粱340多畝。

加強品種改良,構建現代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始終堅持把畜禽品種改良作為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按照“引、育、繁”相結合的方針,加快推進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一是強化改良點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張家川縣畜禽良種推廣中心,新建閆家鄉付堡、三友2個牛改點,改建張川鎮堡山和連五中心2個牛改點,完善馬鹿龍口和閆家畜牧中心2個流動改良點設施設備,累計建成牛改點36個,羊改點25個,豬人工授精點3個。二是不斷擴充畜禽良種數量。全縣36個牛改點完成黃牛凍配改良2.4325萬頭,其中:夏洛萊1.587萬頭,西門達爾0.8323萬頭,荷斯坦奶牛132頭;25個羊改點改良綿羊1.58萬只;3個豬人工授精點授配能繁母豬2025頭。三是引導扶持漁業發展。引進優質魚種10.5萬尾,孵化出秦嶺細鱗鮭魚苗2萬余尾,全縣新增水產養殖面積1.3公頃,新增漁業養殖戶2戶,累計水產養殖面積61公頃,水產養殖戶22戶,水產品產量51噸。四是積極引進推廣優良品種。全縣引進良種母牛1.5萬頭,良種羊291只,良種豬127萬頭,良種雞10萬只。全縣牛、羊、豬、雞良種率達到了95%、90%、100%、100%。五是強化品種改良技術服務指導。積極開展改良人員技術培訓,成功舉辦了全市黃牛凍配改良培訓班,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黃牛凍配改良專家現場講課,傳授技術經驗,切實提高了牛改技術人員的工作水平。

強化動物疫病防控,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按照動物疫病防控24字方針,緊緊圍繞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的總體防控目標,落實“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管理責任制,狠抓免疫、監測、消毒關鍵環節,全面推行動物防疫整村推進工作模式,規模養殖場執行程序免疫,散養戶實行集中免疫,確保了畜牧業生產安全。一是加強動物免疫注射。今年全縣共用15種疫(菌)苗免疫注射各類畜禽196.1217萬頭(匹、只、次),其中:用口蹄疫疫苗免疫牲畜51.3273萬頭(只、次),用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疫苗免疫豬6.085萬頭(次),用高致病性禽流感疫、雞新城疫苗免疫雞103.2854萬只(次),用小反芻獸疫疫苗免疫羊9.0395萬只,重大動物疫病應免密度均達到99%以上。用羊痘、羊四防、狂犬病、牛出敗等疫(菌)苗免疫注射各類畜禽26.4024萬頭(匹、只、次)。二是積極開展人畜共患病防控。按照監測一片、凈化一片、鞏固一片的布病防控目標和5個100%要求,認真落實布病防控措施,完成牛羊布病監測血樣14967份,共檢出羊布病陽性血樣74份,74只布病陽性羊只均按程序進行了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加強包蟲病檢測,采集犬糞便30份,牛羊臟器100份,經檢測未發現陽性感染。全面開展奶!皟刹 逼諜z工作,檢測奶牛165頭,結果均為陰性。三是注重動物寄生蟲驅治。用各類驅蟲藥物驅治各類動物102.1186萬頭(匹、只、次),各類畜禽寄生蟲驅治率均達到80%以上。四是積極開展集中消毒滅源。積極開展“消毒月”活動,發放消毒藥品4100袋,對重點區域進行全面消毒,消毒面積19.9萬平方米,有效降低了疫病傳播風險。五是加強動物疫病實驗室監測工作。加強獸醫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今年完成病原學和血清學監測2235份,免疫抗體監測2080份。

扎實開展精準扶貧,培育畜牧富民產業。以全縣115個貧困村,1.1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戶,5.63萬個貧困人口中有發展畜牧富民產業意愿的農戶為重點,大力扶持發展牛羊特色產業。制定了《精準扶貧畜牧特色富民產業培育支持實施方案》《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畜牧技能培訓)支持計劃實施方案》等5個精準扶貧專項實施方案,抽調3名站(辦)負責人擔任3個村的扶貧工作隊長,抽調業務能力強的34名技術人員擔任科技特派員,抽調79名干部為“雙聯”工作隊員,全面深入基層一線,面對面、一對一開展精準扶貧畜牧產業幫扶工作。落實精準扶貧畜牧業專項貸款3.08億元,扶持建檔立卡養牛戶4422戶,新增養殖牛1.19萬頭;扶持建檔立卡養羊戶983戶,新增養殖羊2.23萬只;舉辦畜牧獸醫技術培訓班25期,培訓精準扶貧畜牧養殖戶3200多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