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山鎮是張家川縣西部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城區現有皮毛、百貨、干鮮果蔬菜、糧食、建材、木材、畜禽、農資等八大專業市場,商品門類齊全、交易日益繁榮,承載了大量生產生活要素,在推動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為周邊張家川、清水、秦安、莊浪十六鄉鎮約20萬城鄉居民提供了生產生活便利。特別是每逢農歷單日逢集日,四里八鄉、成千上萬的群眾前來趕集,活躍的市場交易吸引了大量本地和外地客商投資興業。正因為此,有群眾將龍山鎮稱之為“龍半縣”。
但是,長期以來,一些商戶和攤販為了“搶生意”,隨意改變店鋪布局,在自家店門口搭棚子,一些攤販隨意將商品擺放在馬路兩旁,肆意擴大經營范圍,人流、車流量大的主要街道被當做貨柜和商品的擺放地,導致城區市場秩序混亂,“馬路市場”、“占街為市”等現象廣為群眾詬病,成了影響龍山鎮內外形象和人居環境的一大痛點。
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城市頑疾,龍山鎮黨委、政府在前期深入調研、周密安排部署的基礎上,于2016年11月初開始,開展“劃行歸市”統一集中整治行動,向馬路市場”、“占街為市”等城市病發起了總攻。2個月來,累計發放宣傳單20000余份,動員干部群眾和清潔工1600人(次),啟用垃圾清運車輛37輛(次),清掃保潔城區公共場所3.6萬平方米,清掃保潔蘆塬——馬河、馬黑曼——西溝兩條主要公路、通村主道路以及排洪渠清淤共3.8公里,移除枯萎綠化樹木2260余株,清除各類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110余噸,拆除城區占道帳篷76個,規范瓜果經營攤點39處,勸離流動攤點72余起,城區臟亂差的舊貌得到有效改善。
“為了進一步鞏固深化整治成果,徹底解決城區市場秩序混亂、城區管理不規范的問題,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我們及時調整工作部署,從2017年上班第一天起,將原來的“集中整治、治標為主”的思路調整為“標本兼治、長效管理”,組織鎮村干部、派出所干警、城區清真寺阿訇和寺管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350余人,按照“全面覆蓋、突出重點,小組輪值、網格管理”的方式,對加油站、老街道十字和中城北路十字路口所有露天攤點統一管理、劃行歸市,對個別商戶和攤販搭建的簡易棚全部進行拆除,徹底肅清了“馬路市場”,還路于民,還路于車”,龍山鎮黨委書記陳金海告訴筆者。
“以前是市場在哪兒,我們的管理就跟到哪兒,這次整治我們要主動作為,不能讓攤販們捆綁了我們的手腳,要采取多種手段引導、督促商戶、攤販們劃行歸市。”在鎮長馬志偉的動員下,參加整治的黨員干部首先“自我革命”,迅速拆除了中城北路十字路口設置多年的“城管管護房”,為劃行規市攻堅戰開了一個好頭。經過連續兩天的持續整治,城區所有流動攤點和清真小吃經營戶均被重新劃定了經營攤位,實現了流商歸攤、坐商歸店。
“在我記憶中,逢集的一天,走蔬菜市場的路一直十分擁堵,有時候進出市場買菜都擠不進去,現在整條街道都騰開來了,寬敞的很,政府這下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前來趕集的一位馬關鎮老者高興地向筆者訴說。
為了確保整治成果,龍山鎮黨委、政府組織鎮派出所、司法所、城管所、環衛所、安監站、交警中隊等職能部門,對中城北路蔬菜和百貨等市場進行深入調研,全面摸清了待規范行業的分布情況并完成了經營者信息采集,充分聽取了相關單位和行業代表的意見建議,積極協助經營業主解決合理正當訴求,保證了“劃行歸市”攻堅活動順利進行。
“從市場發展規律來看,同類行業聚集經營形成專業市場是大勢所趨,此輪整治是實現市場由無序化經營向精細專業化管理轉變的重要途徑,這有助于行業充分發揮規模效應,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饼埳芥傸h委書記陳金海向城區商戶如是宣傳。他表示,下一步,龍山鎮將按照“網格化、精細化管理”的思路,進一步明確任務,靠實責任,發展特色街市,改善城區環境,提升城鎮品位,推動“商貿活鎮”、“文明城鎮創建”戰略深入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