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山風光天下奇,易地扶貧萬象新”。2016年以及今年將要走過的8個月時間里,張家川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秉承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這個原則,始終堅持“規劃先行、項目帶動、產業支撐、基礎優先、穩定發展”,系統制定易地扶貧搬遷支持計劃,實行點對點掛圖作戰,有序推進各項措施落實,先后投資8億多元,建成住房58萬平方米,搬遷農戶5893戶,為數萬處在山區、林緣區的貧困人口脫貧奠定了基礎。

2016年以來,易地扶貧搬遷得到國家、省市高度重視,上升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七個一批”的重點工程和德政工程。“十三五”期間,全縣計劃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1725戶8455人。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縣發改局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重中之重,強化責任擔當,狠抓任務落實,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勁和韌勁,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目前,已完成住房主體822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36戶。

按照“縣負總責,鄉抓落實,移民到村,責任到戶,搬遷到人”的組織體系,縣發改局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納入各鄉鎮年度目標責任管理。建立由發改局總抓,鄉村主抓,群眾共抓的工作體系,把工作責任靠實到包鄉縣級領導、鄉鎮主要負責人、村“兩位”班子、駐村干部和發改部門全體干部身上,凝聚起工作的巨大合力,明確各自職責,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人抓、持續抓。強化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及法規專題培訓,指導各鄉鎮和相關單位全面準確理解政策內涵,共同分析問題,共同研究對策,找準方向,走對路子,確保政策執行不走樣。

在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縣發改局與鄉鎮、村戶、施工單位一起及時協商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為順利施工提供保障。圍繞安置點水、電、路、綠化、亮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共同商量研究,提出各方認可的總體規劃設計思路和具體建設內容,爭取把每一個安置點都打造成居住舒適、生產方便、環境優美的靚麗小區。
依照“4342”責任體系,制定脫貧攻堅突出問題整改方案和臺賬,確保每個問題的整改措施實,整改責任清,整改要求和整改時限明,掛牌銷號抓落實,壓實收緊整改責任。把仍未開工的安置點作為重點,與鄉鎮、村兩委一道找準問題的癥結,選準切入點,調整思路,選優配強工作力量,重點突破,抓緊開工建設。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推薦選擇實力強、信譽好的施工單位,加快建設進度,還好欠賬,確保這些起步遲的安置點10月底前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主體完工。
縣發改局始終堅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到易地扶貧搬遷中來。制作印發通俗易懂的宣傳圖冊,讓群眾對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聽得懂、看得清、理解準。利用易地扶貧搬遷QQ群、微信群,電視臺、政府網站等現代媒介,定期宣傳,做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家喻戶曉。認真指導各鄉鎮結合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計劃編報,再次把2016、2017年度集中和插花式安置指標與具體農戶進行對接,由搬遷農戶簽字確認,將掛空的指標在本村、本鄉范圍內消化。在搬遷對象精準識別后,盡快按程序要求組織施工建設,按時間節點完成建設任務。抓緊抓好2018年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提前進行安排部署,及早著手深入調查摸底,確定搬遷對象和安置點,做好方案編制和申報等前期工作,為明年工作順利開展提供相對充足的時間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