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至12日,張家川縣委副書記、縣長、清水河縣級河長馬筱寧帶領縣水務、環保、國土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對清水河、后川河河長制落實和全域無垃圾工作進行了督查。縣領導趙東紅、張樹增、王青一同督查。

清水河起源于張家川縣張棉鄉爛肚子灘,截止龍山鎮馬河村,總長43.8公里,流域面積350.87平方公里,共流經龍山、川王、張棉、馬關、連五、大陽、木河、梁山8鄉鎮117個行政村。后川河起源于張家川縣張棉鄉石廟子梁,截止胡川鎮倉下村,總長40.08公里,流域面積317.76平方公里,共流經張川、張棉、劉堡、胡川、平安、恭門6鄉鎮75個行政村。
兩天來,沿清水河、后川河流經鄉村,馬筱寧一路督查了沿線各段河道水域保潔、污水垃圾處理、生態植被保護、河道綜合整治等情況。

每到一處,馬筱寧與鄉鎮、村級河長深入交談,詳細了解河長制落實和全域無垃圾開展情況;現場“把脈確診”,協調解決河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就各鄉鎮、各部門進一步落實好清水河、后川河河長制和全域無垃圾工作職責提出明確要求。
在清水河龍山鎮汪堡段、馬河段督查時,馬筱寧要求,各鄉鎮要堅持問題導向,綜合施策、密切協作,統籌抓好抓實水環境治理工作,確保水清河凈。要積極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及時平整恢復河道,高標準、嚴要求推進河堤建設,有效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和生態安全。要進一步教育引導沿線群眾強化河道環境保護意識,完善沿線環衛設施,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堅決杜絕在河道內亂扔亂倒垃圾的現象,確保河面清潔、河水清凈。

在后川河張棉鄉石廟子梁段、劉堡鎮豐銀村段督查時,馬筱寧要求,各有關部門、鄉鎮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緊密結合河長制落實和全域無垃圾工作,持續加大兩河流經村莊、鄉鎮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清理力度,嚴厲打擊非法侵占水域岸線、非法傾倒廢棄物等破壞河流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縣國土、環保、水利等部門要切實加強河道河岸治理,重點加大對河道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堆亂棄、亂倒亂排等現象的綜合整治力度,努力實現“河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督查中,馬筱寧強調,推行“河長制”、推進全域無垃圾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也是各級干部的政治責任。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嚴守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識、強化使命擔當、主動攻堅克難,下大力氣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扎實推進全域無垃圾創建工作,下決心全面推行河長制,為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美麗張家川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