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張家川縣馬關鎮東山村馬廉杰家庭獲得2017年馬關鎮“文明家庭”稱號。親朋好友都稱頌祝賀,這讓馬廉杰感到非常自豪。“這么多年,從以前交‘三提五統’到現在的‘新農合’繳費,從村里通自來水到硬化道路,從美麗鄉村建設到全域無垃圾治理,馬廉杰家都是主動帶頭,積極配合,從來沒有給村上的工作給過任何為難,確實值得我們敬重。”村黨支部書記馬國瑞說。

“說起東山村的文明家庭,那馬廉杰家庭當數第一個,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勤勞善良、樂于助人……這些詞用在這個家庭一點也不為過。”馬關鎮黨委副書記馬世恩告訴筆者,馬廉杰本人的事跡在當地廣為流傳,馬廉杰家庭在1996年就獲得過縣上10星文明戶的稱號,這次當選馬關鎮“文明家庭”也算是實至名歸。

馬廉杰曾是東山村最早的民辦教師之一,也是村里為數不多的幾名“赤腳醫生”之一。“要么當老師,要么做醫生。”這是馬廉杰年輕時給自己定下的規矩。因為在他看來,這兩個職業是天底下最完美的行善方式。

馬廉杰一家生活非常樸素,平日飲食所需食材基本上都是自家地里產
1975年,馬廉杰走進東山村小學當了一名民辦教師,教書育人的生活讓他覺得無比光榮。可是好景不長,代課6年之后,因為家人和自己的身體原因,馬廉杰經常需要請假治療。不能給學生教課,耽誤孩子學業,這讓馬廉杰感到非常內疚。之后,病情并不見得好轉,無奈之下,馬廉杰主動提出辭職。馬國瑞說:“當時他的課非常好,教出來的學生很優秀,以至于學校提出條件,可以等他病好好繼續上課。但是他覺得不工作白拿工資的事他做不來,硬是把民辦教師的工作辭掉了。”

從民辦教師退下來后,馬廉杰潛心學醫。“要是我懂醫,許多人就不會飽受病痛折磨。”終究,馬廉杰棄文從醫,成了村里自學成才的赤腳醫生。這一點,似乎與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做法相悖。然而,對于馬廉杰來說,卻是再順理成章不過了。因為從童年的時候起,他就被醫生救死扶傷為人解難的天職所深深吸引。在學醫過程中,馬廉杰拜名醫為師,目的是為了打好基礎。為了學好針灸,他在自己的身上做實驗,最終學得一手好針灸。
“赤腳醫生的職業,馬廉杰一干就是43年。在這43年里,被他醫好的病人不計其數,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他沒有收取過一分錢的出診費用,這讓我一直想不明白,他說靠什么維持生活的。”馬國瑞說,馬廉杰出診的對象,有很多是病入膏肓的患者。“馬廉杰擅長針灸,經常通過針灸幫助病人緩解疼痛。他覺得走兩三里路,扎幾根銀針,根本就沒有什么本錢。跟病人收診療費,他下不了手。”

因為有過當民辦教師的經歷,馬廉杰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在馬廉杰的記憶里,父輩最常跟他和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有知識,不要吃沒文化的虧”。在棄文從醫的幾十年里,馬廉杰從未間斷過對孩子的教育。今年,馬廉杰的孫女以非常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縣一中,這讓他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