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川縣胡川鎮窯上、柳灣、夏堡、深珂4村是甘肅省民委的聯系點。10月24日,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委黨組書記、主任馬虎成一行深入4村,看望聯系戶,與基層干部群眾交流,暢談精準扶貧新變化,共議脫貧致富新思路。
省民委副巡視員安生明,縣委副書記夏草,縣政府副縣長馬國杰及縣民宗局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調研。
馬虎成一行逐一深入結對幫扶貧困戶家中,與他們親切交談,詳細了解其家庭成員、生活狀況、子女教育、收入來源、現存困難和訴求,并就今后如何更好地開展好精準扶貧幫扶工作,積極征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來到楊占林家時,今年72歲的他正在家里做飯。馬虎成上前與老人笑著握手后,便親切的拉起了家常,家里幾口人?都在干嘛?主要經濟來源靠什么?今年糧食收成咋樣?老兩口身體如何?“家里3口人。”“都在務農。”“全靠糧食。”“收成還可以。”“老伴和女兒都有大病,因隔三差五住院花掉了全家的所有積蓄,現在還欠著親戚的一屁股賬,只能在家呆著,所有家里家外的活都是我一個在拼命的干。現在就想攢點錢把房子翻修一下,改變現貌。”馬虎成聽后豎起了大拇指,同時勉勵道,困難貧困都是暫時的,只要我們不服輸,努力想辦法克服眼前困難,找準致富產業,積極發展生產,借助扶貧政策就能早日脫貧奔小康。 并要求身邊扶貧干部、村第一書記等要時刻關心關愛貧困群眾,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早日脫貧致富。
在聯系戶楊寶寶家,馬虎成噓寒問暖。40多歲的楊寶寶一家有7口人,幾個子女現在上學,他農閑時間在蘭州打工。“多虧了黨和政府,我們村水通了、路通了,我們房也建好了,我們打心眼里感激……。現在家里人愁的是借別人的錢和院子還沒有圍墻”……“不用愁,只要堅定信心,振作精神,兩三年時間賬就還清了,全家人的生活也會越過越好。”在楊寶寶家的炕頭邊,馬虎成與聯系戶交心談心。

每到一戶,馬虎成如“親戚”般與聯系群眾交流談心,傾聽這幾年家里和村上發生的變化,以及對今后生產生活的新期盼和新打算。他說,當前,脫貧攻堅既是“一號工程”,更是最大的政治任務。民族貧困地區要實現脫貧致富,關鍵要在扶貧攻堅和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創新扶貧開發模式,繼續爭取項目資金,用好各種扶持政策,加大幫扶力度,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通過發展養殖業和勞務產業等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夯實產業扶貧基礎,真正實現群眾脫貧致富。同時省民委將在以前幫聯的基礎上,繼續以胡川鎮農民致富增收為主要目標,以富民產業發展為主要幫扶方式,堅持“輸血”與“造血”并重,對于那些無勞動能力,無依無靠的貧困村民,一定要積極爭取有關救助政策,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使他們在多方力量的幫助下擺脫生活貧困;對有勞動能力的村民,要積極爭取有關扶貧政策支持,鼓勵和幫助他們開展特色養殖、種植或者其他經濟活動,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勞,早日走上小康之路。要堅持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并重,在積極做好物質扶貧工作同時,還要下大力開展教育宣傳引導工作,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同時抓好先進典型的示范,大力推廣扶貧攻堅的先進經驗和成功模式,不斷形成各級各界齊心協力助推扶貧開發,建成全面小康的生動局面。
據了解,省民委先后分批深入聯系點胡川鎮包聯村,開展精準扶貧調研和駐村幫扶工作。結合該鎮發展實際,先后協調投資200多萬元,用于聯系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太陽能路燈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群眾脫貧致富、全面實現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