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服務方式 拓寬服務范圍
—張家川縣圖書館社會公共文化教育職能走上快車道

伴隨著數字圖書館建設推進,圖書館免費開放服務內容的不斷拓展,張家川縣先后引進歌德電子報刊閱讀機和超星少兒電子閱讀學習一體機后,全新的圖書借閱理念,使張家川縣進入了移動閱讀服務的新時代。
2017年,張家川縣圖書館堅持抓黨建促業務,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能,加強整合升級,打造公共文化服務云,面向廣大讀者提供菜單式、點單式、預約式、一站式閱讀服務,最大限度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圖書館社會公共文化教育職能日益凸顯。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購置設備和圖書,今年,新購置了報刊密集架及部分書柜、報架、期刊柜,并安裝投入使用;建立了多功能廳、古籍及地方文獻保護室;分離了采編室;懸掛了導示牌;設立讀者飲水機等,使得各項功能日益完善,部門設置更趨合理。新增報紙、期刊10種,使閱讀類別達到73種,投資10萬元,購置新書2235冊,用4.2萬元購買《回族典藏全書》共235冊,對于研究回族歷史沿革、文化變遷等都有極高的學術和收藏價值。相繼購入數字閱讀機、報刊期刊閱讀機和少兒娛樂一體機,24小時自助借閱,努力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工作。開展盲人聽書機借聽業務并積極建設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構建管理科學、服務便捷的圖書借閱平臺,以適應和滿足全縣人民不斷增長的文化知識需求。

縣文廣局副局長王江濤說,圍繞館藏圖書,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為依托,開展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精品資源對接,打造覆蓋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服務平臺,方便讀者發現、利用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內容。
服務范圍持續拓寬。針對冷閱讀和快餐式閱讀特點,圖書館先后開展了“圖書進軍營”、“圖書進校園”和“圖書進社區”活動,使圖書館文化教育職能充分體現。同時,做到了每天中午和雙休日不閉館,保證每周開館時間49.5小時,最大限度方便讀者。并認真做好館內報刊到館登記工作,期刊報紙裝訂成冊,并全部編目上架,以便讀者借閱。開展中小學生寒、暑假有獎閱讀活動,引領廣大未成年人走進圖書館,與書本為友,全面推進未成年人課外閱讀基地建設。順利完成了國家縣級圖書館的第六次評估定級工作。推薦上報了趙旭升和王永紅參加第三屆全國“書香之家”的評選。組織參加了由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舉辦的喜迎十九大“閱讀精彩人生”全市農家書屋閱讀演講比賽,逐步在全縣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習慣。

據悉,2017年,張家川縣圖書館全年圖書借閱量為13000冊次,接待讀者21156人/次。
全民閱讀惠及大眾。針對中小學生開展寒、暑假有獎閱讀活動,借助“世界讀書日”流動圖書車下基層進村社活動,吸引不同群體走進圖書館,幫助他們真正養成樂于讀書、善于讀書的習慣。并在縣武警中隊建立了流動圖書站,通過在電視臺、網站、微信公眾平臺、QQ群等媒體,廣泛宣傳全民閱讀活動,形成聲勢,營造氛圍,激發群眾自覺閱讀的熱情,擴大閱讀活動的社會影響。舉辦的“2017年全縣中小學生寒暑假有獎閱讀”活動,使少年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在閱讀中夯實文化底蘊,增加人生智慧、陶冶情操,讓假日溢滿書香,得到了廣大師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閱讀愛好者馬炳元告訴記者,青少年閱讀是全民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讀書,又要旅行,讓我們的身體和靈魂一直在路上!

▲ 2017年全縣中小學生暑假有獎閱讀頒獎
共享工程深度推進。積極開展總分館建設,依托總分館系統優勢,在縣武警中隊和縣一中分別建立了流動圖書站,先期試點在龍山鎮建立分館,努力實現圖書資源效益最大化。同時,利用購進的云屏數字借閱機、歌德報刊借閱機、兒童學習娛樂一體機、盲人聽書機等數字借閱機,加快了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步伐。縣政府網站、《天水晚報》等新聞媒體就數字圖書館建設、自動化管理系統進行了報道,極大地改善圖書館管理、服務水平,使得管理更加科學化,服務更加便捷化。

縣圖書館館長李春林介紹說,今后,將對數字圖書館平臺進行進行優化和升級,加大對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包括像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希望通過更多的新技術應用,對讀者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