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村子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來水吃上了,門口的路都硬化了,生活越來越幸福了,脫貧不遠了……”12月11日,張家川縣胡川鎮夏堡村民族團結示范家庭命名表彰會上,村民代表馬志元說出了他的心聲。

“民族團結是朵花,色彩鮮艷靠大家,各族人民手牽手,夏堡明天綻芳華……”夏堡村,是張家川縣胡川鎮15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轄5個自然村,全村212戶1018人,現有耕地面積2327畝,人均2.29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油菜,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養牛、外出務工、經營餐館。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464人,貧困發生率46.35%,至2018年,計劃脫貧26戶132人,貧困發生率在原來的基礎上下降了一半。

在這里,更多人見證著村里的變遷,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村路修到了家門口,村里拖拉機、汽車多了,太陽能路燈照亮了全村,移動網、電信網基本覆蓋……在這里,全村人倍加珍視民族團結情,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共同譜寫出一篇篇民族團結故事。
面對記者的采訪,縣政府副縣長馬國杰表示,近年來,胡川鎮在省民委的幫扶指導下,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氛圍更加濃厚,團結和諧幸福的生活愿望更加強烈。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夏堡村通過命名表彰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和家庭,抓住了村級創建工作的關鍵,創建載體新穎。夏堡村民族團結創建從家庭做起,勢必會為創建注入新鮮的血液,對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具有借鑒意義。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夏堡村兩委班子與幫扶干部共同努力下,扎實組織開展開展全村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戶、文明示范戶等評選活動,對家風文明、孝老愛親、鄰里和睦、干凈整潔、維護穩定等方面表現好的家庭,召開村民大會進行表彰,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讓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人心,家喻戶曉;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發放宣傳資料、懸掛宣傳標語、廣播和短信、微信群、QQ群等宣傳手段和平臺,在全村群眾中廣泛深入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在村南山小學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校園活動,邀請省民委領導到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輔導講座、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優秀作文評選活動;組織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五老”人員,向廣大群眾宣講控輟保學、適齡兒童入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讀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引導廣大群眾愛國、守法、守規、維護穩定,積極爭當文明好村民,營造了爭創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的濃厚氛圍。

省民委派駐夏堡村第一書記郭繼平告訴記者,全村命名表彰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家庭,吹響了夏堡村創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工作的沖鋒號,為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以創建促脫貧、脫貧促創建格局,為全村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凝聚思想共識。

如今,走在胡川鎮夏堡村,新農村環境優美,通組水泥硬化道路干凈整潔,文化廣場成為村民的樂園……,這不僅體現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人民幸福生活指數不斷提高上,更體現在各民族水乳交融的社會和諧上。

“我們村將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發揮好榜樣的引領作用,同時,整合資源,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八進”村級示范點,通過開展“民族團結家庭”、“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選樹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典型,培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細胞工程”,推動全村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泵鎸ο谋ご灞幻麨槭屑壝褡鍒F結進步示范村榮譽時,夏堡村黨支部書記馬有元這樣說。

近年來,夏堡村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認真踐行“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核心理念,統籌推進全村脫貧攻堅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堅持把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創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的戰略平臺,積極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實推進脫貧攻堅任務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落實,全村呈現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宗教和順、百姓樂業的良好局面。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