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張家川縣委書記張思佳在劉堡、恭門、胡川、大陽、龍山等鄉鎮,調研全縣產業園區建設,并就春耕備耕生產、特色產業培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以及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等當前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進行督導。副縣長鐵寶祿參加有關調研。

入春以來,縣農業農村局、供銷合作社等部門和各鄉鎮搶抓季節時令,抓早動快開工建設農業產業、鄉村振興等項目,指導鄉村抓好春耕備耕生產和農資穩價保供等工作。在劉堡鎮杜家村、高家村和恭門鎮西坡村,縣領導調研中部蔬菜產業園、中部和東部肉牛養殖示范場建設情況;在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生資公司以及大陽、龍山等基層供銷社,交談了解農資儲備供銷、社企運營管理和供銷服務“三農”情況。強調,一年之計在于春。各鄉鎮和各有關部門要利用當前農業生產大好時機,加強統籌調度、技術指導和為農服務,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備足農用物資,組織發動群眾投入春耕備耕生產,深入一線、指導做好田間管理、育種育苗、病蟲害防治和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等工作,持續加大涉農涉糧問題整治和農資市場監管執法,全力保障種子、化肥、農藥、農機等供應充足、質優價穩。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調整調優種植業結構,科學劃定種植地塊,確保耕地面積、播種面積、糧食產量“三個不減”。要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抓思想理思路、抓規范促提升、抓整改明方向、抓業務定舉措、抓改革激活力、抓作風上水平,著力解決聯合社和基層社發展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好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主渠道作用,在創新生產經營模式、基層供銷體系、社會服務方式、農產品流通體系、農資保障模式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推進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工作。要全力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中部蔬菜產業園、中部和東部肉牛養殖示范場等項目建設,加強統籌規劃、包抓調度,及時研究解決建設、運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最大限度聚集現代農業生產要素,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農企、農社利益聯結機制,真正讓現代農業產業園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在劉堡鎮窯兒村,縣領導與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干部交談,研究烏龍頭產業規模化種植、品牌化推廣和優質苗種栽培營銷等方面計劃。強調,要積極探索烏龍頭產業規模化種植新途徑,堅持經濟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結合春季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荒山荒坡、溝壑梁峁、田埂地邊烏龍頭補植補種,推廣烏龍頭品牌化運營、新技術和新苗種研發,不斷加強產銷對接和訂單合作,推動烏龍頭產業提質增效增收。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要圍繞構建“4+2”現代產業體系,立足鄉情村情實際,找準自身發展定位,因地制宜育產業、壯規模、促提升,做大做強餐飲服務、畜牧養殖、現代飼草,做精做優烏龍頭等特色種植,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帶動作用,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把各方面人才聚集到產業鏈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鄉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部分鄉鎮及村,縣領導督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基層黨建和鄉村治理等工作。強調,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學習領會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實質內涵和重點舉措,堅決扛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政治任務,牢牢兜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跟進落實產業、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保、養老、托幼等幫扶措施,持續加強對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和特殊困難家庭、農村“三留守”人員的精準幫扶、關心關愛,努力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好日子。要把鄉村振興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健全完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制度機制,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持續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謀劃實施一批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增后勁的鄉村建設項目,探索黨建引領鄉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村“兩委”、村民理事會和群團等村級組織作用,定期召開村民大會、村民議事會,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宣講黨的政策,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教育,堅決抵制薄養厚葬、高價彩禮、炫富攀比等陳規陋習,提升群眾文明素養,傳承弘揚孝老育幼、勤儉文明的美德風尚,培育踐行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調研期間,縣領導沿后川河部分村段巡河,察看河道清潔、河域岸線管控、水生態修復等工作。同時就村容村貌整治、產業培育、村級黨建和便民服務功能室規范、沿路沿線宣傳廣告牌清理、農村信訪綜治等進行了督導檢查。
(新聞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