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家川縣高度重視中藥材產業發展,把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構建“4+2”現代產業體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產業振興的重要舉措來抓,按照“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類指導,力促中藥材種植成為產業振興新亮點。

“張家川縣中藥材種植主要分布在馬鹿、張棉、馬關、梁山、大陽、恭門、龍山、連五等鄉鎮,主要種植黃芪、紅芪、黃芩、獨活、黨參、板藍根、柴胡、大黃、艾草、冬花、金銀花、芍藥、半夏等13種,其中黃芪、紅芪、黃芩、獨活、黨參種植面積較大,占總面積的50%以上!睆埣掖ǹh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站長馬智峰說。

經過多年的發展,張家川縣中藥材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提高,效益不斷彰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在甘肅天水圣慈藥業有限公司大陽分公司、張家川縣綠源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甘肅豐源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鼎升種養殖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下,全縣中藥材由2010年0.3萬畝,發展到2022年1.7萬畝,預計全縣中藥材總產5194噸,總產值7173萬元。中藥材產業已成為張家川縣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中藥材產業發展中,以馬關、大陽、張棉等適宜種植區域為核心,以甘肅天水圣慈藥業有限公司大陽分公司、廟灣村億畝田種植家庭農場為載體,通過政策支持、技術指導、品種選育,建成相對集中穩進的優質種子種苗繁育基地200畝,逐步實現全縣中藥材種子種苗的自繁自育。
依托恭門鎮楊坡治軍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張家川鎮峽口村萬鴻鑫休閑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甘肅天水圣慈藥業有限公司大陽分公司、馬關鎮上河村紅陽種養殖合作社、連五鄉甘肅豐源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30多家合作社(龍頭企業)建成1000畝以上的黨參、黃芪、冬花、柴胡、獨活示范基地4個,面積4000畝,以點帶面,串珠發展。

引進天麝公司,在大陽鎮南山村建成圈舍4棟180間,養殖林麝115只,建成林麝養殖基地1處;依托甘肅天水圣慈藥業有限公司大陽分公司,在大陽鎮陽溝村新建梅花鹿養殖基地1處,養殖梅花鹿200只,在大陽村新建中藥材晾曬加工廠1處;以甘肅豐源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泰立種養殖合作社為支撐,在連五、馬關、恭門等鄉鎮建成黨參、黃芪、冬花、柴胡、獨活種苗繁育基地600畝,建立健全中藥材種植+藥用動物養殖相結合的產、供、加營銷體系,延伸全產業鏈。

在支持馬關鎮上河村紅陽種養殖合作社、連五鄉甘肅豐源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合作社標準化種植的基礎上,引導甘肅天水圣慈藥業有限公司大陽分公司、綠源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與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戶簽訂產品購銷合同,解決全縣中藥材基地、農戶產品銷路不暢的后顧之憂,初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種植大戶+農戶等新型經營模式,促進中藥材產業趨于標準化。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目前張家川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已經形成合作社牽頭規范種植、大戶帶動規模種植、群眾參與分散種植等種植模式,不斷擴大藥材種植規模,提升種植效益。中藥材專業合作社采取產前物資供給、技術全程服務、產后產品回收的方式,由合作社牽頭規模流轉土地,通過雇傭當地農民實行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采挖,簽訂購銷合同,實現種產銷一體化發展。”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興奎說,“ 下一步,張家川縣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通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將中藥材科技研發、工廠化生產、網絡銷售、旅游觀光、休閑養生等產業有機結合,不斷延伸中藥材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張家川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