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是秦人的發祥地。據《史記·秦本紀》載:“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天水一帶周時稱犬丘)!狈亲釉诖四榴R有功,于公元前890年被周孝王封邑于秦亭。自非子“邑之秦”以后,歷六世,經二百多年的發展壯大,至秦襄公時,秦人的主要勢力才東遷至陜西關中一帶。在天水,秦人的遺跡不少。牧馬灘曾發掘出一大批秦漢墓,珍貴的文物有木板地圖和紙地圖,是我國最早的實物地圖;戰國秦簡計471枚,是研究當時政治、經濟、生活與文字的重要文獻。原先屬天水所轄的禮縣大堡子山,是有名的秦公大墓,國寶級文物秦公簋就出土于該地。著名的“秦權”出土于秦安縣。秦人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于公元前688年在天水市的清水、甘谷兩地建立了邽縣和冀縣,這是我國歷史上建城設縣最早的縣。秦國早期文化遺存主要集中在甘肅天水一帶。
夫秦四塞之地,被山帶渭,天府之國也。東有關河,南有漢中,西有巴蜀,北有代馬,自古帝王都會于此志也。史稱秦地,剛決嶄絕,修習戰備,高上氣力,故其詩有“王于興師,修我甲兵”及“車轔”、“駟鐵”諸篇。 [清] 宋琬 《秦州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