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為什么畫八卦呢?
我認為伏羲是通過修身感悟出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和宇宙真理,從而演畫出八卦,成為易道文化創(chuàng)始者。據(jù)文獻記載,在中華民族流傳的人文始祖中,燧人發(fā)明火,有巢發(fā)明居,神農(nóng)發(fā)明農(nóng)業(yè)、藥物,惟有伏羲,他幾乎集中上古時期所有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立下了齊天功績,后人因此稱他為“始祖”、“斯文鼻祖”。“太昊”,即是人們對伏羲的贊詞,意為伏羲功德無量,像日月那樣光明無私,是道在人間的化身。
唐司馬貞《史記·補三皇本記》載:“太暤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儷皮之禮。結網(wǎng)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yǎng)犧牲以充庖廚,故曰庖犧。以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其帝太昊是也,都于陳,東封太山,立一百十一年崩”。司馬貞的這段記載,主要以《帝王世紀》記載為依據(jù),對伏羲的生平、功德和傳說內容進行了高度概括,成為目前研究伏羲事跡的主要文獻。
伏羲是中華文明的肇啟者,以畫八卦為標志,將中國歷史帶入新的文明時代。然而伏羲畫八卦又是建立在河圖的基礎之上,關于河圖歷史上眾說紛紜,在此有必要作出一點探討。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化之根,是中國道德根文化初始的基因文化,是八卦靈感的源起,是陰陽五行術數(shù)文化的發(fā)端。河圖洛書誕生于伏羲天人合一深度狀態(tài)的真知中。他是在運用修之身內求法,達到天人合一之境后,通過體之于身獲得此圖案,然后繪畫成可觀性的圖形進行保存,一直保存至周末而被毀。人們開始外求于前人書畫記錄下來的河圖進行探索研究。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河圖、洛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找到最原始的河圖、洛書就等于找到了中華民族的最初源頭。直到周成王時代,記錄下來的河圖、洛書還在皇宮陳列著;經(jīng)幽王之亂,西周的國寶被犬戎劫掠一空,河圖、洛書從此也就不見蹤影。
伏羲正是通過修之身而內求,進入天人合一狀態(tài)以后,觀察到而誕生出這一圖案,并且記錄下來,并且由此而產(chǎn)生易理哲學而畫出八卦。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等皆源于此。伏羲畫八卦,主要是依據(jù)當時的自然景象。將宇宙永恒存在的哲理,通過簡單的符號象征來表示。現(xiàn)代的景象,當然和伏羲氏那時候的情況不一樣。我們讀《易經(jīng)》必須設身處地,站在當時的景象來體會。
伏羲氏首先懷疑“宇宙萬象,為什么如此有秩序?”他觀察晝夜四時,依序代換。白天之后是晚上、晚上之后又是白天:春、夏、秋、冬,也都依照次序在更替。到底是誰在管理,使得宇宙萬物,這樣有規(guī)律地變動著?他不停地思索,一直深入地追問,尋找管理宇宙的真象。
有些民族,可能一下子使歸之于“神”,認為神主宰一切,所以宇宙顯得十分有規(guī)律。
伏羲氏并沒有這樣想。他只是體會到:萬物變動不居。宇宙萬物無一物不在變動,大概有一種強大的動能,在驅使萬物變動不息吧!
那個時候并沒有文字,他無法使用文字來記載這種“有一種巨大動能促使萬物變動”的念頭,只好用手在地面上,畫出一個最簡單的符號“—”,來代表他的想法,從而演出了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