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愛和承擔
——唐宏兒童文學創作采訪手記

唐宏在2014年出版了長篇兒童小說《嘯嘯虎》,全書18萬多字,是天水市第一部長篇兒童小說。2014年10月8日,中國作家網在主頁報道了唐宏出版《嘯嘯虎》的信息,同時,省級主流媒體《甘肅日報》、甘肅文化產業網都對《嘯嘯虎》一書的出版進行了報道。
大家對唐宏寫作印象是散文。無論是學生時期的作品《老人·棗葉·茶》(《春筍報》第八屆全國校園文學大賽散文組一等獎,曾被選入多本中學生大獎賽獲獎作品集)、《放歌十月》(由梁斌文學研究會、天津市教育局主辦的梁斌杯全國校園文學獎散文組一等獎)等篇目,《故事暫無主題》(團甘肅省委、甘肅人民廣播電臺全省大中學生社會實踐征文一等獎),還是工作后的作品《荒原行》(中國寫作學會、《寫作》雜志社全國寫作大賽散文組優秀獎),《冬天的一場酒》(由山西省作家協會主辦,杏花村全國文化征文銅獎),《家鄉味道》(“賴茅杯”家鄉印象全國征文二等獎),《老家的路》、《元土村》(兩文于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獲得《飛天》征文優秀獎),《麥子》(刊于新華網)等文章,乃至出版的《守望者》等集子,都是以散文而告人(當然,他也寫詩,2017年出版了詩集《天水欲雪》,被《星星》詩刊納入“星星·青年詩叢”,這是后來的事)。他推出長篇兒童小說《嘯嘯虎》讓人有些意外。

唐宏兒童文學創作是怎樣的情況呢……
1、元土山村,最早滋生了他的兒童文學夢
孩子喜愛兒童文學是必然的事——孩子就愛聽故事,愛聽孩子的事兒,這是他當時年齡和智力所決定的。所以,兒童文學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先接受到的神秘、快樂而又誘人的文化。做為小孩子的唐宏當然喜愛兒童文學。而兒童文學在唐宏心目中萌芽,是他在鄉村生活時,婆婆(奶奶)講的“古經”。
唐宏出生在麥積區花牛鎮上灣村,一個叫元土的小山村(自然村)。那是一個很是偏僻的村子,山高路遠,全村才30多戶100來口人。由于山村偏遠,就很缺文化。村子里讀書人少,讀物少得可憐,全村只有幾本破破爛爛的連環畫,稀稀罕罕地看著。唐宏記憶中,沒見到一本文學書。
那時,婆婆所講的“古經”——就是故事,是對唐宏最早的文學啟蒙。“古經”,在缺少文化的鄉村口口相傳,是鄉村最好的文化食糧,它曾填飽了多少鄉村孩子貧瘠的心靈啊!而從這種角度來說,鄉村一輩輩講述“古經”的老人,無形中成了鄉村文化一脈的偉大傳承者!試想這樣的情景——暖暖的土炕,寧靜悠長的夜晚,一位老人在向孫子講“古經”,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婆婆一個個有關“野狐精精”、“放牛郎遇蛇仙”、“武大郎”等“古經”,滋養了唐宏幼小而求知的心靈。尤其那時,鄉村的生活很慢,那是讓今天的人羨慕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勞作之余,閑了下來,日子大把大把,還有一個個夜晚漫長悠遠,于是,婆婆的“古經”在煤油燈盞下,像精靈一樣縈繞在唐宏的身邊。這“古經”不光燦爛了漫長的日子,還詮釋著祥和的天倫之樂……那時,幼小的唐宏被這些美麗的“古經”所吸引,他熟知了每一個故事,小小年紀,便能給小伙伴講“古經”,并能自編小故事,還講得有板有眼,深受小伙伴羨慕。
在上灣村上小學時,唐宏接觸了第一本文學作品《紅雨》(作家楊嘯創作的長篇兒童小說)。紅雨是主人公的名字,這本書寫了紅雨在那個缺醫少藥的時代,下決心學醫,與“壞醫生”斗爭,成長為一名優秀赤腳醫生的故事。上灣村也很偏遠,那么偏遠的村子,怎么就有這本小說?又是從哪位同學手里借到的?唐宏忘了,但他記得這本書很好看,記得借到書后,晚上婆婆(奶奶)做飯,就湊著燒灶火時的火光看(那時鄉村沒有電燈),愛不釋手。再后來,還看到了《綠野仙蹤》。這兩本書,他如饑似渴地讀,如一個貪奶的嬰兒。算是他最早的閱讀。而這之后,一直到中學,生活在偏遠貧窮山村的唐宏就再也沒讀到文學(兒童)作品。在小學,唐宏的作文被老師多次作為范文在全班朗讀。
文字里的世界太美麗,外面的天空博大而空遠。遠方有什么?唐宏清純的眼睛看向大山之外——雖然沒多少文學作品可讀,雖然只讀了很少的東西,但這足以打開一扇窗戶了。渴望、求知,唐宏幼小的心靈,憧憬外面的世界!
要說,這便是唐宏文學夢的源頭吧。

2、夢想起步
而唐宏文學夢綻放,與一個叫甘泉的地方有很大的關系。上初中時,唐宏一家搬到了北道區(現麥積區)甘泉鄉居住,那兒民風純樸,文化盛行。走出了閉塞的小山村,這兒的一切對唐宏來說,新鮮而好奇。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生活,甘泉的那幾年生活極大地豐富了他的人生。甘泉是一個大鎮,是一個文化之鄉,杜甫曾在這兒駐足,歷史上的古甘泉寺文化氤氳,雙玉蘭堂由于齊白石老先生的題字而書香花香相互熏染……每逢陰歷單日便逢集,頗有歷史的集鎮遠近有名,方圓人們來趕集,人來人往,很是熱鬧。唐宏沒見過的野物,琳瑯滿目的山貨,漂亮華麗的百貨,好多東西他都沒見過;此起彼伏的吆喝,四面八方的信息,刺激著他的感觀。這些,都他生長的小山村所沒有的,所有這些無形中滋養著唐宏。
如果說,安靜的元土鄉村生活,給了唐宏日后能以一顆禪靜的心面對生活,執著寫作的話,那么,甘泉厚重的文化和火熱的生活,卻給了唐宏成年后寫作永遠的營養!唐宏自己說,元土村的生活,甘泉的生活,是自己寫作的“道場”!
那時,唐宏初中的班主任,是語文老師董春娥。董老師不僅自己教書教得好,還寫得一手好文章,影響了一批熱愛寫作的學生,這其中就有唐宏。董春娥老師看出唐宏的寫作才華,對他引導鼓勵,悉心培養,唐宏的文學寫作遇到了良師,他的文學夢起步了。
初中生活,唐宏課余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寫作,父親給他訂了作文報刊,他讀得很入心。為了提高自己寫作水平,唐宏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強迫自己必需每天寫一點東西,強化提高寫作水平。這種堅持很管用,唐宏的作文在同齡人中嶄露頭角,1990年,唐宏的小散文《山趣》發表在新疆人民出版社《華夏少年》月刊第7期上。這是他發表的第一篇作品。
興趣、熱愛和堅持,是成功必經之路。《山趣》一文的發表,使唐宏的寫作興趣更濃了,也更堅定了他創作的信心。這期間,唐宏寫故事寫散文寫小說,但寫得最多的,還是兒童文學。他寫了大量的兒童詩、兒童故事和兒童小說,雖然大多都很幼稚,不能發表,但他一直堅持著寫。真應了那句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兒童的心靈是最純潔的。唐宏最早接觸的兒童文學,那墨痕,卻如一粒種子落在了唐宏的心靈中,只是等待著破土的時間。
后來, 3000字的兒童小說《村里,有一棵古老的酸梨樹》獲華夏中學生作文首屆大獎賽優秀獎。——華夏中學生作文首屆大獎賽由華夏文化促進會、宋慶齡基金會少工委、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半月談等單位發起,組織及評審委員會近200人,康克清、冰心、費孝通、張愛萍等前輩44人組成顧問團,是當時世界華人中學生中最大的賽事,參賽者遍及國內外,達到了幾十萬。
第一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這更大地激勵了唐宏的寫作熱情。1992年,唐宏的兒童小說《山棗兒和山棗樹的故事》又獲第二屆華夏青少年寫作大賽三等獎。(同時,他的另一篇文章《家鄉兩處名勝寫意》也獲三等獎,并被選入《獲獎作品集》。)這屆大賽唐宏有兩篇文章獲獎,讓他一下成了“名人”。
愛鼓勵,那一時期,唐宏對兒童文學寫作熱情高漲,先后寫出了《瘦猴子小傳》、《初翅》、《“秋老鴰”》、《黑云》等兒童小說及《夏夜捉鬼》、《足球·觸網》、《疤》等兒童故事。這些作品都收入了他的第一本作品集《黃土情》(哈爾濱出版社)。
兒童文學,與唐宏結下了不解之緣……

3、《嘯嘯虎》寫作的起因和他想說的話
《嘯嘯虎》是唐宏寫給自己孩子的一部小說。
——唐宏寫《嘯嘯虎》純屬偶然,而寫這部作品的動機,是緣于他的孩子生病。2007年,唐宏的孩子生病住院,他在陪護孩子期間,孩子要他講故事。唐宏講著講著就沒故事可講了,于是他對孩子說,爸爸給你寫個故事吧。這樣,他每天寫一小篇故事講給孩子聽,到孩子出院時,陸續寫了近1萬字。
后來唐宏想,自己喜愛寫作,寫了這么多年,還沒給孩子寫過東西,于是,在給孩子所編講故事的基礎上,寫成了這部兒童小說。
該書的大致內容是:主人公嘯嘯虎是一只如老鼠般大的老虎,單純、善良、可愛。他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元土山村里。然而有一天,橫禍突降,一伙蒙面人在黎明時份襲擊了元土山村,全村人突遭橫禍。這伙蒙面人的目標是一塊能找到立石山寶藏的石頭模型。一夜之間,幼小的嘯嘯虎失去了親人的愛撫和溫暖。這時候,沒有一個人告訴他該怎么辦、該怎么做,所有的路都是黑的,并且危險時時潛伏在他的周圍!他將怎樣面對這一切?是逃避?還是放棄?——這時,嘯嘯虎勇敢地挑起了救治父母和元土村所有村民的重任。謎局一個接著一個,圈套時時在身邊,這一切,無不考驗著嘯嘯虎。最終,嘯嘯虎和好朋友樂樂知道了謎局的設置者是陰險毒辣、武功深不可測的“荼毒”。嘯嘯虎憑借勇氣、堅強,解救了被荼毒囚禁的“梅花老人”和“神醫鼠”,救治好了父母和所有被荼毒迷糊的人們。然而,荼毒卻僥幸逃脫,沒有了影蹤。最后,荼毒終于斃命,然而讓大家想不到是,荼毒竟是他……
《嘯嘯虎》的場景以唐宏小時生活的麥積區花牛鎮上灣元土村為原型。元土村民風純樸,外界的喧囂幾乎沒有浸入,人們生活得簡單而充實,精神純正。元土村山大溝深,花草爛漫,綠樹成蔭,有一條小溪潺潺而流,村里雞鳴犬吠聲相聞,是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同時,小說中的立石村等都確有其村,立石村山頂,那塊巨石還矗立著,立石村是唐宏的父輩們生活的村子,那里植被蔥郁,飛禽走獸眾多,風景很是優美。
唐宏在《嘯嘯虎》寫作過程中,力爭做到文字的簡潔和優美。《嘯嘯虎》通篇以散文的筆調進行書寫,注重對情節懸念的設置,能使孩子的閱讀不致于枯燥和無聊,還可對孩子的寫作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可以說,這是由一篇篇散文合成的小說。如這樣的篇章:
立石山有一個天大的秘密,這個秘密是山中有寶藏。
寶藏的誘惑像春天的花粉,隨風飄散在了大江南北。吹進了人們的鼻子、耳朵里。
于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立石山有寶藏。
山中究竟有什么寶貝呢?
有金牛,金羊,金鴨子。
并且不是一只兩只,而是滿滿一山洞。
哇,這么多寶貝!
金錢的味道仿佛就在人們的鼻孔前飄蕩。
于是,欲望像一只不安分的小蟲子,在許多人的頭腦里蠢蠢欲動。……
——這樣優美的句子,在書中隨處可見!
唐宏說,他這部作品想要表達的主旨是:要培養孩子的愛心,使孩子從小能善良、正直成長,從而讓孩子養成強大的精神,這種精神,是民族之基,這尤為重要!他想通過作品告訴所有孩子,要心中有愛,要學會承擔。——《嘯嘯虎》全篇充分體現了愛和承擔這一主旨。正是因為有愛,嘯嘯虎才能在重重困難面前永不放棄救治父母和全村人的信念;正是要承擔,他才能在一個個險情面前決不卻步,用心用智慧,堅強地走下去……
同時,對這部小說,唐宏還有這么一種想法:美好的故事能給人力量,也能讓這個世界充滿友愛、正義和善良。對正義、善良和愛的傳承,以及對罪惡、陰謀及卑劣的認識和鞭撻,可以通過許多題材表現出來,這就包括少年俠情劇作品。
《嘯嘯虎》文字簡潔、優美,注重對情節懸念的設置,文字干凈,做到了遠離血腥,遠離暴力;注重對善良和愛的宣揚。整篇文稿突出了這么一個主旨,即面對突如其來的困難和災難,沒有人能告訴孩子該怎么辦的情況下,孩子們應努力做到不言放棄!這對孩子們堅韌、頑強性格的培養很有好處。全文通篇突出對正能量的傳遞。
唐宏的這種理念成功了。省級雜志一位副總編的女兒,讀小學四年級,在旅途中利用5天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嘯嘯虎》,孩子閱讀時,那幾晚都是媽媽催促著她關燈。而她鄰居家的小孩子,隔空和她搶著閱讀……這位編輯看著兩個小腦袋擠在一起閱讀,感嘆地說:兒童文學首先要孩子認可,孩子喜歡,才是孩子的讀物,《嘯嘯虎》是成功的!
而縱觀唐宏的兒童文學,不管是學生時就在全國獲大獎的《村里,有一棵古老的酸梨樹》、《山棗兒和山棗樹的故事》,還是最近出版的《嘯嘯虎》,善良、熱愛和擔當,是唐宏兒童文學作品始終貫穿的主題。這,對正能量的傳承,對孩子的引導、教育,意義重大!

4、有關《嘯嘯虎》的其它
其實,《嘯嘯虎》出版也是波折多多。該書完全利用業余時間完成,于2007年9月脫稿,之后,唐宏由于工作出奇忙(從2008年開始負責單位的信息和文字材料工作,信息獲得中央統戰部的表彰,是西北五省市、州首次獲獎),便擱下了,一擱就是3年多。孩子問《嘯嘯虎》什么時候出版……可直到2010年5月份才改定了此文稿。文稿修改過程,利用零零星星的業余時間,很是辛苦。之后,又是很忙的工作,市級民主黨派換屆,還抽出去編中共天水市委志,于是,這稿子又放下了。這樣,放下,拿起,拿起,放下,時間如水流過去,只到2014年,才出版。
《嘯嘯虎》作為我市第一部長篇兒童小說,是天水兒童文學創作的一個收獲。客觀而言,《嘯嘯虎》的出版,在肯定唐宏兒童文學寫作的同時,也會鼓舞天水作家的創作熱情和激情。
每個人都有業余愛好。對于業余寫作,唐宏這樣理解:能帶給自己快樂,性質與其他人喜愛打球、游泳、駕車一樣。執著熱愛寫作的他認為,寫作不一定能達到人人所說的那種成功,比如說物質更富有,但有一點能肯定:能讓自己心靈充實、快樂,讓自己的品德高尚;同時文學作品的引領作用,會或多或少給別人一些快樂和啟發。其實,這就夠了。可能緣于這一理念,在他眼里,快樂比成功更重要。也正是緣于此,時至如今,唐宏的寫作自由、舒散而又堅韌……
唐宏有個觀念:一部作品敢給自己的親人看,才是健康、美好的作品。他的這一觀點,在文字粗糙、語言丑陋,作品中暴力、色情大肆泛濫的當今,無疑具有積極意義。
這部作品是唐宏寫給他兒子的,筆者肯定,這是一部好作品。
祝愿唐宏從“嘯嘯虎”開始,悟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兒童文學寫作,唐宏在路上……

唐宏簡介:唐宏,男,漢族,公務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詩集《天水欲雪》(被《星星》詩刊納入“星星·青年詩叢”),作品集《黃土情》《守望者》《感動》,及長篇兒童小說《嘯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