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唐伯虎墓
胡纘宗在曲阜孔廟留的題詞
天水胡纘宗,蘇州唐伯虎,一個是有名的西北才子,一個是聞名的江南才子。因胡纘宗在蘇州任過知府四年,因此在蘇州留下了一段和唐伯虎有關的傳奇故事。
甘肅才子書法大家
胡纘宗(公元1480年-1560年),字孝思,又字世甫,號可泉,又別號鳥鼠山人。明鞏昌府秦州秦安(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胡纘宗是一位詩文著作等身的文學家,22歲考中舉人,28歲考中進士,被分到翰林院任檢討,參加了明孝宗實錄的編寫。公元1510年后,歷經嘉定州判官,安慶、蘇州知府,山東、河南巡撫等職務。
胡纘宗還是明代甘肅大地上走向全國的書法大家,他嗜篆草書,譽滿大江南北,明人陶宗儀《書史會要》評價其“書法筆力清勁古雅”。胡纘宗的書法以顏、柳為主,筆力剛健遒勁,圓潤流暢似玉,人稱過顏三分,意思是,他的字筆力沉雄,氣勢雄強,盡得顏魯公之精髓。他在江蘇鎮江金山寺留下“海不揚波”、在曲阜孔廟留下“金聲玉振”、在濟南趵突泉留下“趵突泉”,這些書法至今仍被世人傳頌。
如今,秦安縣興國寺內還留著胡纘宗于嘉靖丙午年夏天書寫的“般若”匾額,字體厚重平穩,力透紙背。
胡纘宗不僅書法、詩文優秀,他還對普通民眾極其關心。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胡纘宗調任蘇州(今江蘇蘇州市)知府。蘇州為東南大都會,政務繁居,歷代選德高望重、明達干練者為郡守,唐韋應物、白居易與明況鐘先后任職于此。
胡纘宗在蘇州時以“廉潔辯治”“名與況鐘相頡頏”。離開蘇州十年后,吏民猶思念不已,為其立“去思碑”。
蘇州題寫唐寅墓碑
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蘇州人。因考中應天府鄉試第一,故又有“唐解元”之稱。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畫苑,被后人稱作“明四家”,并工書法、詩文,后人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譽,F在人們對唐伯虎的了解和認知,多是從《唐伯虎點秋香》的傳奇故事或者影視劇中了解的。
其實,唐伯虎的人生充滿了坎坷,雖然是解元,但在北京參加會試,陷入科舉舞弊風波,落魄回家后,妻離家散,生活艱難。于1523年去世,嘉靖五年(1526年),唐寅之弟唐申在桃花庵為唐寅立碑,特請時任蘇州知府的胡纘宗題寫墓碑。
據《六如居士外集》(清唐仲冕編,清道光昭代叢書本)卷四十記載,胡纘宗大書“明唐解元之墓”六字。右旁隸書:中議大夫、贊治尹、直隸蘇州府知府天水胡纘宗書;左書:嘉靖五年歲次丙戌冬十二月上浣吉旦,弟申立石。
乾隆《蘇州府志》云:“唐寅墓,在橫塘王家村,墓至今尚存。本朝康熙中,閶門內居民于寅讀書之準提庵西,掘得一碑,大書‘唐解元墓’,蘇守胡纘宗書也!
這就是甘肅才子胡纘宗為江南才子唐伯虎,在蘇州留下的一段傳奇故事。
撰文/王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