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旅居天津的天水籍作家秦嶺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高高的元古堆》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為精裝版,20多萬字,敘寫了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元古堆村在脫貧攻堅戰中,由一個“爛泥堆”蝶變為“絢麗甘肅·十大美麗鄉村”和全國脫貧攻堅示范村的歷史壯舉。
《高高的元古堆》是國務院扶貧辦、中國作協聯合打造的25部“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之一,其中的大部分章節在《求是》《人民日報》《文藝報》《甘肅日報》等報刊發表,并引起了良好反響。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李炳銀認為,《高高的元古堆》跳出了脫貧攻堅題材敘事中司空見慣的“公共敘事”模式,注重在厚重的隴原歷史和地方民間文化中汲取審美元素,彰顯了地域性,增強了可讀性,蘊含濃郁的人文氣息。《南渡北歸》作者岳南認為,該書巧妙地把歷史和現實、追溯和現場、歲月和前瞻融為一體,彼此照應,互為映襯,在元古堆人物質、精神等多個層面探尋中國農民艱苦脫貧的心靈路徑,讓讀者真正感受到了“苦甲天下”的定西地區在歷史和時代交叉點上的劇烈陣痛與精彩蝶變,因此顯得別具一格,獨具風采。
《高高的元古堆》不僅是《求是》雜志迄今唯一以精簡版推出的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作品,而且分期分批在求是網進行了展示。該刊還按照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樣板間”的標準,以《高高的元古堆》為藍本制作了精美的網絡視頻,由秦嶺本人用“接地氣”的甘肅方言“播音”并演唱背景歌曲“甘肅花兒”,極大地拓展了《高高的元古堆》的文化外延和傳播路徑,讓讀者感到耳目一新。
據悉,為了揭開元古堆浴火重生的神秘面紗,秦嶺曾三次從天津前往元古堆,深入考察了元古堆及周邊十多個縣鄉的歷史變遷和風土人情。(張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