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淚澆灌出的心靈長歌
——甘肅天水打工族文學愛好者研討汪渺長詩《白馬史詩》

(《白馬史詩》 汪渺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在甘肅天水這片坐擁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土地上,滋養著一大批文學藝術愛好者,包括眾多打工族,他們有裝修工人、水電工、鋼模工、商場管理員、公交車司機等,他們來自社會的不同行業,但有著一個共同的文學夢想。日前,在極具地方特色的甘肅天水水天書院,近2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打工族手捧作家汪渺的《白馬史詩》,與作者一同探討創作經驗與閱讀感受。

(《白馬史詩》交流會現場)
《白馬史詩》由汪渺歷時五年創作,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講述的是青蛙出身的阿尼嘎薩修煉成英雄,拯救白馬國、拯救自己的故事,其間還插敘了凄美動人的愛情篇章,反映了舌根長在心上的白馬人的真與善。該詩想象奇特,魔幻與現實結合,故事性與詩歌抒情性兼容,是一曲白馬人的心靈長歌。
凌峰,原名張碧峰,在裝潢業打拼多年,一直沒有放棄在兒時就扎根于心中的作家夢,近年來,除小說集《白云間》出版外,有多篇作品被省內外知名刊物刊載。他說:“《白馬史詩》耗時五年,前后修改多達三十余遍,它用史詩的形式結合白馬族的民族特色、民俗民風、白馬人的性格和精神,重新構架了一個魔幻與現實結合、小說與詩歌兼融的文體。”
“《白馬史詩》,我看了三遍。”這是天水鄉土文學作家周旭明發言的第一句話。周旭明是一名建筑木工,他對《白馬史詩》的評價里透著從泥土里生長出來的質樸:“這一本書叫人著迷的書。從一只青娃身上展開的神奇、怪誕故事,足以使我們每個人睜大驚訝的眼睛,一只青蛙在一次次的嬗變中創造了奇跡,既是歷史傳奇,又富有詩意。”
曾開過摩托車修理部、酒吧,現為專業司機的青年詩人何萬紅(筆名何況)說:“我是一個被《白馬史詩》感動流淚的人。我相信,每個認真讀《白馬史詩》的人,都能在《白馬史詩》里找到一個不一樣的屬于自己的角色和故事。”
作家高雙莉自謙“是一名文學愛好者”,她目前在一建筑工地開電梯,她認為:《白馬史詩》運用浪漫主義的筆觸,多角度地展現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詩里有對母愛的贊美,有對純貞愛情的歌頌,有對自己的反思,有對心靈的拷問,他們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悲有喜,跳躍在字里行間,象精靈一樣放著光,明亮了媚俗的心靈,明媚了山川河流,讓英雄的肋骨更加堅固,讓世俗的眾生靈魂得以安放。”
能歌善舞的袁曉英著眼點有所不同,在建材業不僅有影響,也深深地愛戀著文學這片土地。她說:“《白馬史詩》中的詩句是我最喜歡的,像‘柳樹是永恒的,幼芽是三天的過客;森林是永恒的,猛獸是三天的過客;海子是永恒的,魚兒是三天的過客;大地是永恒的,人是三天的過客;善良是永恒的,名利是三天的過客……’等,充滿了詩意、哲理和智慧。”
作家劉亞麗談到,《白馬史詩》中引用大量的民歌也是一大亮點,彰顯了白馬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民俗風情。
汪渺在活動中介紹了自己的創作經歷。2014年2月,汪渺開始著手寫《白馬史詩》前,曾研讀過大量中外史詩,除受《荷馬史詩》《神曲》《唐璜》《浮士德》《格薩爾王傳》《詩經·國風》、天水隴南兩地山歌等啟發外,還受到莎士比亞戲劇及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威廉·福克納等小說的影響。不過,汪渺更為看重的還是生活的這片土地和個人的經歷對創作的影響:“《白馬史詩》的創作,我挖掘了生命體驗,投入了最深的情,是愛出來的,也是疼出來的。主人公阿尼嘎薩、依曼、晝什姆等,都是用我的血與淚灌注的。這一切,源于我對生活的態度,這輩子愛夠、疼夠,也真實夠,不想著下一輩子再來。”汪渺說,《白馬史詩》是從血管里流出來的,如果淚水不足以打動人,血一定會打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