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畫虎說“虎王”
——懷念畫虎名家馬衡麟先生
甘谷訊(記者朱學東 左瑞杰)辭舊迎新、牛轉乾坤的2021年就這樣在迎雪奮斗的拼搏身影中結束了,迎來了虎虎生威的新的一年——2022年。2022年屬虎,虎虎生威、虎氣騰騰、龍騰虎躍、生龍活虎是對這個新的一年的深沉祝福。“虎年迎春話虎王”深切懷念甘肅畫虎名家馬衡麟老師(已故)。

總共謀面三次的書法老師


載入中國虎譜的畫虎大師
2020年春節剛過的時間不長的一天下午,我突然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他說,“虎王”去世了,你知道嗎?我當時心里很納悶,連忙問“虎王”是誰,他說你的好友馬曄寧的父親馬衡麟先生,你不知道嗎?我當時就愣住了,腦子一片空白,不知說什么好。當我向馬曄寧同志打通電話證實這件事時,電話那頭傳來了他們全家人沉痛凄慘的哭祭聲。我無語了,馬老師走了,隴東大地曾經很有極具影響力的“虎王”書畫大家闔然辭世了。


一個對書法和戲劇編劇研究有著多年刻苦學習和精心鉆研的業余藝術工作者,對畫畫不十分在行,但是從藝術審美和藝術創作的多年自我學習的經驗體會中我覺得作為一個畫虎名家馬衡麟老師生前能夠以“虎王”名傳鄉里,聲冠隴原,受人尊敬,這已經是一個藝術家耗盡一生精力追夢逐夢、不懈努力、艱苦奮斗的最大收獲和最高獎賞了。馬老師的虎確實畫的好,傳統筆法、筆墨功夫、文學修養、精神提煉,丹青所觸都能夠精準的體現馬衡麟老師對虎文化和畫虎這門高難度傳統國畫藝術的研學和創作的功力技巧。在他的筆下,他用他手中的毛筆,點染硯池中的蓄墨,或輕描淡寫,或濃墨重彩,或精雕細畫,或潑墨堆積,或勾選提要,或精心創意,或隨手點染;在他的筆下,他總是把老虎畫的既虎氣生威,又乖巧綿順,特別是他畫的虎頭、虎眼、虎骨、虎爪,無不用筆犀利,傳神到位。寥寥數筆,翩翩點染,都能夠把老虎畫的生動逼真、栩栩如生,或長嘯震谷,或撲騰跳躍,或回首望月,或攀垣而立,或虎視眈眈,或威風凜凜,或安臥如眠......總之馬老師把各種對藝術的奇思妙想都用在了畫虎上,他說:“虎是獸中王,此物最吉祥。一虎臥中堂,萬事具吉祥。”他用他自己的積累多年的對藝術的執著研學和修養,把畫虎作為人生的最高藝術追求,為之傾心奮斗,為之驕傲自豪。他的虎在他生前就已經極富盛名,價位由一個平尺三千升至五千乃至六千,他的一張四尺整張甚至賣到三萬。他筆下的虎,造型準確,性格各具,栩栩如生,可謂別開虎徑。原中國美協理事、甘肅美協常務副主席張萬凌評論馬衡麟老師的畫虎說上承古代名家,下開時代新風,具有很高的收藏藝術和價值。原甘肅省美協主席陳伯希先生親筆題字“虎魂”,對他的藝術予以充分肯定。馬衡麟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美展,多次發表出版并在或各級電視臺專題播放。他創作的國畫《戲虎圖》被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虎譜》編入名家畫虎欄目;國畫《神威震宇》被毛主席紀念堂展藏;國畫《馬兒停一停》獲甘肅美術佳作獎;國畫《大地東風》獲甘肅省美展優秀作品獎;國畫《華夏雄風》編入甘肅省美術家作品集;《踏遍青山》被寧夏畫院收藏。其藝術簡介載入《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當代書畫家大辭典》和《世界華人文學藝術家名人錄》。國畫《二雄圖》《梅跡何處不高山》等作品流傳于意大利、德國、阿根廷等國家。2015年以后,馬衡麟老師因為身體原因就不能再作畫了,但是求畫的人任然不惜重金、絡繹不絕。“虎王”兩個字對他來說,名副其實,令人敬仰。

能用俄文唱歌的音樂老師
藝術是相通的,馬衡麟老師是一個能寫能畫能唱能彈鋼琴的多面手。馬衡麟先生生于1936年2月,甘肅省天水甘谷縣人、副研究員。早年就讀于蘭州藝術學院美術系,留校期間,倍受院長常書鴻先生藝術熏陶。1961年大學畢業,分配到甘肅寧縣工作。曾任寧縣師范、寧縣二中美術老師。1965年調到寧縣文化系統,歷任寧縣文化館館長,寧縣文化局副局長,慶陽市畫院院長,慶陽地區美術家協會主席。為中國美協甘肅分會理事、甘肅國畫學會理事、中國漢唐詩書畫研究院理事、甘肅漫畫協會會員、北京齊白石研究會會員。馬衡麟出生于書香世家,自幼跟著父親練書研字,學畫習樂。他的母親是民國時期的大家閨秀,知書達禮,能書善畫。他的父親曾經擔任過民國時期臨夏和政縣的縣長,是一個深受傳統文化和筆墨藝術熏陶的博學鴻儒。馬衡麟老師自幼深受傳統國學和家學嚴格教育。他熱愛古詩詞,學古而不泥古,在他的筆下,自成一家。馬衡麟頗通音律,興所至常登場放歌,善唱古曲,優美悲壯。那是在2006年的元旦前夕的一次慶陽市文旅系統老干部迎新茶話會上,退休多年、年近70的馬衡麟老師竟然登臺高歌,用俄文演唱原汁原味的俄羅斯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引起臺下掌聲一片,轟動一時。馬衡麟老師年輕時性格熱情奔放,治學嚴謹深入,為人和善正派,教書孜孜不倦,從藝精益求精。對于有志于進步的青年學子,他總是精心栽培,獎勵提攜。在寧縣師范教書期間,他就倡導身正為師,學高為范。他要求學生生活上艱苦樸素,精神上活潑樂觀,學習上精益求精,專心致志。他認為學生在學校里就要拼命學習,博覽群書,該奮斗的時候不要追求安逸,該吃苦的時候不要貪圖享樂。他為寧縣乃至慶陽的文化藝術事業培養出了一大批藝術人才,全國著名作家賈治龍、梅花大家劉希賢、書畫家安石,還有竇世榮、西北師大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馬仿明、中國美協會員、中國油畫院《星-藝術》主編王鶴、蘭州畫院院聘畫家,龐茂琨研究生張彤及其子馬曄寧等,這些人都是身懷絕技,文化修養深厚,在書法、美術、文學等方面都能夠獨當一面的藝術人才。馬老師一生桃李滿天下,為寧縣乃慶陽的文化藝術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清秋皓月透窗帷。喚醒愁人桂影來。卷上輕簾光萬里,纖云本意巧安排。”馬老師還能作詩。在他的兒子馬曄寧為紀念他去世1周年的書籍《松云賦》里,就收錄他從700多首詩詞中選出的200多首精品。“千山萬說共重陽,寸草天涯韻未黃。菊傲金盔循日月,榮輝暖照念爹娘。”馬老師的詩詞寫鄉音,記鄉情,懷親友,念父母,記錄著他自己一生勤奮學習,艱苦奮斗的求知情懷。“歌聲婉轉韻悠揚,玉磬金鐘伴霓裳。碧水青山云霧里,茅屋小院倚松篁。”馬老師的詩詞像他的人一樣清新雋永,耐人尋味。
冬去春來,時序更遷。馬衡麟老師已經離開我們兩年了,“虎王名冠隴右地,斯人雖去千載留。才華橫溢德望重,勛業如荼萬里秋。”我們懷念馬衡麟先生,我們向馬衡麟老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