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益
《天水通史》

伯益,又作伯翳(yì),生活在舜禹啟三帝時期。
舜帝時,伯益曾“任之政”,“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士,賜姓嬴”。舜死后,禹繼位,伯益幫助禹治水有功,被選為繼承人。禹去世后,雖“以天下授益”,但因當時“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伯益在帝禹死后,與啟發生爭奪,為啟所奪。“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
據《史記·秦本紀》載,“嬴姓之國同出一祖”,“秦之先為嬴姓”。秦人應該是伯益的后裔或其家族的后裔。秦的歷代祖先一直“在西戎,保西垂”(今天水)。公元前十七世紀,夏商交替之際,秦人的先祖有部分“去夏歸商,為商湯御,以敗夏桀于鳴條”。此后,秦的先祖游牧于西垂之地。自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殷姓多顯,遂為諸侯”。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