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天水在線天水在線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人文天水>>正文
“天水”之名的由來
(2022/3/12 17:35:52)  來源:天水在線  打印本頁

 再說“天河注水” 

  ——兼辨天水得名

□吳治中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于2016年7月18日

天水,一個神奇空靈、令人浮想聯翩的名稱,一個神奇美麗、令人向往的地方。

天水何以稱“天水”?按照一般習慣,一個地方被官方正式確認,其名稱在該地應該早已存在了。也就是說,當漢元鼎三年漢武帝設立“天水郡”時,天水應該早就叫“天水”或者當地已經有了叫天水的地方了。

天水在夏、商時期屬雍州。《漢書·地理志》:“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公元前114年,漢武帝析隴西初置天水郡)。這是官方對天水區域最早的行政命名,也是天水之名最早見于史籍記載。

關于天水的得名,說法種種,頗多爭議,主要有:

(1)、因“天河注水”得名 說。

(2)、因“天水祠”得名說。

(3)、因八卦“乾(☰)”、“坎(☵)”“書契得名說。

(4)、因西漢水得名說。

(5)、因“天水湖(池)”得名說。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6年2月4日晚航拍

下面分別辨析:

(1)、“天河注水”是民間傳說。很多有關天水的書籍、文章都記載了這樣的傳說:在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一天夜里,天空忽然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隨著一道金光閃耀,地上現出紅光。頓時,大地連續震動,在轟隆隆巨響聲中,天崩地裂,地上形成一個巨大陷坑。只見天上大雨傾盆,水流傾瀉而下,注入陷坑之中,于是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穩定,水質純凈,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人說這湖與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設的郡建在湖旁,起名“天水郡”。從此,有了“天水”之名。很多人又把這種現象解釋為是一次地震、暴雨的描述,如果實有其事,這就是一次非常大的自然災害。

漢武帝憑此命名的說法很不可靠,因為中國古代無論是地名、年代甚至人名等等的命名或者起名,有以吉祥、祥瑞為要的傳統習俗,故絕不會用給人們帶來大禍患的自然災害作為命名的根據。對這個命名理由,史書沒有記載,沒有實據證明它就是“天水”得名的依據,可能只是后來人對“天河注水”的臆測曲解演義,是一個神話了的民間傳說故事,只是傳說故事容易被人們接受并易于流行罷了。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10月26日航拍

(2)、因“天水祠”得名說。有專家提出:“查考兩漢文獻,原來“天水”之名得于祭祀之祠!薄啊焖疄榭っ,非起于湖名,而是得名于‘天水’之祠,用以紀念漢之興起于西方,象征漢初漢得水德之運的觀念!边@個說法有誤,已被學界大多數人否認,但因這個觀點隨正式出版物發行而影響仍存,故在此簡要辨析:

《史記·封禪書》:“後四歲,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謹治枌榆社,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長安。長安置祠祝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屬;晉巫,祠五帝、東君、云中、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屬;秦巫,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屬;荊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屬;九天巫,祠九天;皆以歲時祠宮中。其河巫祠河於臨晉,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各有時!

  《漢書.郊祀志》上有相同記載,大意是在(漢高祖建漢)四年后,天下已經平定,詔命御史,令豐縣整修枌榆社壇(枌榆社,漢高祖劉邦故里的土地神祠,在豐縣西南二十余里),恭謹祭祀,四時祭祀,常于春季用羊豬祭祀。令祝官在長安建立蚩尤祠。在長安設置祠祝官、女巫。各地巫祝各司其職,分別祭祀不同的神祗。

這段話中提到的“天”、“地”、“天社”、“天水”等等后面實際上都省略了一個“神”字。在西漢前期,國家祭祀的主要神靈有: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祖先)、五帝、東君(太陽)、云中君、司命(文昌四星)、巫社、巫祠、族人、先炊(炊母神)、社主、巫保、族累、堂下、巫先(即巫咸,古巫中有靈者)、施糜(主施糜粥之神)、九天、河(黃河)、南山(終南山)、秦中(傳為秦二世)。這些神靈,有的已不清楚當時所指具體對象,大致可歸納為天帝、天界日月星辰、地、山川之神、前朝帝王等類。

所以,《史記·封禪書》所說“天水”是當時祭祀的天神之一,應該是天上司雨之神,與天水地名并無關系;又據文中“梁巫”、“晉巫”、“秦巫”、“荊巫”、“九天巫”、“河巫”、“南山巫”按所管方位各司其祭祀職責來看,“梁巫”所祭祀的“天水(神)”也不是現在的天水這個方位的神!渡袝び碡暋罚喝A陽黑水惟梁州。華指華山,華陽為華山之南。黑水應為褒河,為漢江上游較大支流,位于陜西西南。古代分中國為九州,《尚書·禹貢》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梁州的方位主要在四川盆地和漢中地區。三國時始有行政區劃意義的梁州,治所在陜西漢中,先稱“南鄭”,唐德宗改其為興元府,此后漢中不再稱梁州。隋朝末年(619年)四月,王世充占據河南,于洛陽登基稱帝,改宋州(今河南商丘)為梁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為宋州。梁州實與天水無關。其“梁巫”也應該是主持梁地祭祀的巫祝。

所以,此說所依據的“天水”含義實與“天水”得名不符。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1年7月1日攝

(3) 、八卦“乾(☰)”、“坎(☵)”書契得名說。 在伏羲的眾多功績里,有“始造書契,以代結繩記事。”,中華民族在還沒有發明文字之前,相傳是用打繩結來記錄事情(件)的。而八卦的陰陽爻就是最原始的書契。神奇的是,就是在八卦的八個卦象中,乾“(☰)”就是“天”字的原型,而坎“(☵)”,就是水字的形狀。并且在河圖圖解中就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解釋。它們中都包含了“天水”二字,這只是一種巧合,我們為伏羲的偉大創造中含有“天水”二字這種奇妙的巧合而慶幸。但以此推斷就是天水得名的根據卻有些牽強,二者之間缺少必然聯系。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6月10日航拍

(4)、因西漢水得名說。西北師大趙逵夫教授說天水源于天漢,秦州來自秦人。這個說法是客觀科學的。

首先得說說西漢水的發源地、天水古代名山齊壽山——古嶓冢山。它在我國古代曾有過很多著名的稱謂:嶓冢山、鴻冢、崦嵫山、(西)壽丘、兌山……我國古代很多典籍中對它都有記載,很多歷史事件也發生在這里。成書于西周前后的我國古代典籍《山海經.西山經第二》載:“……(太華之山)……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漢水出焉”。(《史記·封禪書》“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華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岳山,岐山,吳岳,鴻冢,瀆山!鼻峨x騷》中有“望崦嵫而勿迫”!皪筅V健、“ 鴻!、“ 崦嵫”等等就是今齊壽山。

  天水師院教授、天水隴右文化研究專家雍際春在《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中說:“西漢水古稱漾(yàng )水,發源于嶓冢山即今齊壽山,這在今天既不大又很平常的一山一水,卻是先秦時代很出名的山水”。

 我國以“漢”為名的河有兩條,一條就是我們的西漢水,曾有別名漾水、犀牛江等,源出于甘肅省天水市西南的嶓冢山(今齊壽山),它在陜西省略陽縣匯入嘉陵江,是嘉陵江的重要支流!渡袝-禹貢》載:“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闭f明嶓冢山是漢水的發源地。一條(東)漢水(江),源出于陜西省西南部寧強縣,在武漢市入長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東)漢水源頭,也有嶓冢山、西縣等等地名。關于兩座嶓冢山、兩個西縣等等的先后真偽,筆者在《嶓冢山考》(載天水師院學報2003年2月23.1)一文中已經做了詳細論述,這里再不贅述。古代曾有人認為兩條漢水是同一條河,后來是因為漢代地震使地形發生變化,使漢水一分為二,才形成了東西兩條漢水。酈道元《水經注》“漢有二源,東出氐道,西出西縣之嶓冢山。闞骃云:漢或為漾。漾水出昆侖西北隅,至氐道,重源顯發,而為漾水。又言,隴西西縣嶓冢山,西漢水所出,南入廣魏白水!卑凑丈栽缬卺B道元的北朝時期敦煌人闞骃撰寫的《十三州志》的記載,齊壽山還是遠古時期人們所說的昆侖山,酈道元引用了這個說法。

古代銀河也稱云漢、銀漢、天河、天漢、星河等等!对.小雅.大東》中就有“維天有漢,監亦有光”的詩句。古代非常著名的西漢水發源于同樣著名的嶓冢山(闞骃謂昆侖山),故將他與天上的銀漢(河)相提并論,稱它為“漢水”,漢水就是天河,天河就是天水。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6年8月11日航拍

(5)、“天水湖(池)”得名說。實際上這個說法與西漢水得名說同源,只是根據更加充分。清人顧祖禹的《讀史書輿紀要》卷59云:“天水湖在(秦)州南七里。《秦州記》:郡前有湖,冬夏無增減,故有天水之名!惫糯涊d地方,其方位往往按照當時州、縣治所在地為坐標說明,但因為種種原因(比如時間跨度長、天災、戰禍以及各朝代行政區劃變動等等),一些地方作為坐標的州、縣治所經常挪移,因為坐標依據的變化,記載也隨之變化,加之后來者引用出處往往不同,就會造成概念混淆,引起后人研究的混亂。

  對于“州南七里”之天水湖,因為古代文獻記述多有出入,故爭議一直較多。但在西漢水上游流域,古代確曾有過“天水湖”( “天水池”)。并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禮縣祁山、永興(大堡子山秦王族墓及永興秦貴族墓一帶)還數次出土帶有“天水家馬”、“天水人家”銘文的先秦(周代、最遲為秦)銅鼎,可見在秦朝之前,就已經有了“天水”的名稱。

古代天水多湖,至今秦州城區還留有“南湖”、“西湖”、“東湖”等等地名。也有兩個“天水”,一個在齊壽山(嶓冢山)東,一個在齊壽山(嶓冢山)西,兩個天水距離齊壽山都在30公里左右,古代都很著名。為了區分,現代人們把西面的叫“小天水”,是今秦州區天水鎮鎮政府所在地。小天水就位于西漢水(古代也稱漾水)上游,唐太宗、宋太祖分別敕封題匾的“天水湖”就在其旁;而(大)天水位于藉(xi)水(古代稱洋水)上游。兩水都源于齊壽山(嶓冢山)。神奇的是西漢水入嘉陵、匯長江,它的流域屬長江流域,其長江流域特色非常明顯;藉水入渭河、匯黃河,黃河流域的特色也很明顯。所以古今又稱齊壽山為分水嶺,天水之奇特亙古聞名。

據《禮縣史話》記載:在今禮縣鹽官以東的峁水河(亦稱紅河、橫河等,原屬天水轄地,與天水鎮交界),為西漢水上游重要支流。1990年,在峁水河與西漢水交匯處附近的草壩村出土了一座南山妙勝廨院(宋)碑,有宋徽宗趙佶親書的“大觀敕書”四字?逃诖笥^元年九月六日的碑文中明確記載:”......秦州南山妙勝院,敕額古跡。唐朝貞觀二十三年賜額‘昭玄院’、‘天水湖’。至本朝太祖皇帝登位,于建隆元年將‘昭玄院’賜敕皇改‘妙勝院’,‘天水湖’改‘天水池’。其水冬夏無增減。......于元符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經略周浡夜夢本院降龍尊具天水池,特奏朝廷......南山妙勝廨院在天水縣茅(峁)城谷......”后面還記有紹興十四年王楫、王寧及其子、孫舍院基增修妙勝廨院佛殿、法堂等等經過。

這個記載,非常明確地說明早在唐代以前在西漢水上游就有“天水湖(天水池)”,貞觀23年唐太宗李世民就賜有“昭玄院”和“天水湖”的匾額。北宋初樂史撰《太平寰宇記》載:“天水縣,(州)西七十里,古縣也。后唐長興三年于縣界南置縣治,縣界無山有水,一派北流入長道縣界!逼渲械摹拔鳌敝盖刂葜葜沃。其所載“天水縣”治就是現在的秦州區天水鎮所在地,西漢水在其境內流向禮縣。從邏輯關系來說,是湖以水名,先有“天水”,后有“天水湖”。

實際上,從古至今,齊壽山(嶓冢山)在當地人們的心目中仍然偉大而神秘!褒R壽山不大不小,壓倒三江河垴”,無論是發源于此的西向的西漢水、東向的藉河南源南溝河、南向數百里又與西漢水匯合后進入嘉陵江的白家河,早前民間都稱他們的上源為“天河”。就在1986年天水地改市后出版的第一本《天水市地圖冊》上,藉河(古稱洋水)南源齊壽山至秦州城區段(亦稱南溝河)明明白白標注為“天河”。而嶓冢山作為“三江河垴”,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西漢水。筆者家鄉就在齊壽山下,幼年嬉戲的西漢水源頭河段,當時明明確確就被人們稱為“天河”。西漢水以“漢”為名,與天上銀“漢”遙相媲美,漢水就是天河,天河就是天水。

這就是“天河注水”是為天水的實證!天水就是天河流注的地方,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名不虛傳,但絕不是一場暴雨、地震的產物。 

注:此文原刊發于2017年天水老年大學學刊(內部),有改動。(2019年3月1日)

“天水”得名釋疑

文/李子偉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10月27日航拍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于2016年8月1日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10月26日航拍

  對于天水名稱的來歷,普遍的認識,以為與“天河注水”的傳說有關。而“天河注水”的傳說,則被認為是由《水經注》中“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之說演繹而來。龍是一種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是廣泛存在于民間的復合崇拜神靈,誰也沒有見過。所有的天水人都希望天水得名的美麗傳說是真實的,藉以弘揚底蘊深厚的天水歷史文化,但對這個由人杜撰出來的動人的傳說,背后深藏的歷史信息,卻少有人深究。其實,“天河注水”的神話傳說不管是何人所撰,并不完全是荒誕無稽之談,只不過在演繹的過程中,人們忽視了實質性的東西。歷史學家徐旭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中說:“很古時代的傳說總有它歷史方面的質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虛造的!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4年9月28日航拍

  “天水”二字,從字面上詮釋,就是天上之水,也即天河之水。天河之水注入人間,便是天水。這個解釋倒也簡近直白,完全說得通。但是事情并非這么簡單。天河又稱銀河、銀漢,銀河在古籍中多被稱為“漢”或“云漢”、“天漢”!对娊•小雅•大東》:“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薄睹珎鳌罚骸皾h,天河也!庇帧对娊•大雅•棫樸》:“倬彼云漢,為章于天!薄睹珎鳌罚骸霸茲h,天河也。” 《詩經•大雅•云漢》:“倬彼云漢,昭回于天。”《毛傳》:“云漢,謂天河也。”《廣雅•天》:“天河謂之天漢。”又《大戴禮•夏小正》“七月,漢案戶”。盧辯注:“漢,天漢也”由此看來,最早的天河就被稱為“漢”。與天河相對應的是,在古代中國,地面上有一條大河曰漢水,或曰西漢水(漢水的流向與天河的流向基本一致,都是由西北斜傾東南。陸機《擬明月皎夜光》詩云:“招搖西北指,天河東南傾。”)《尚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贬B道元《水經注•漾水》:“漾出隴西氐道縣嶓冢山,東至武都沮縣為漢水”。漾水就是漢水的上源,即西漢水。過去的辭書及許多歷史著作中,把漢水與西漢水當作兩條水處理,認為漢水源出于陜西寧羌縣北的嶓冢山,初出時名漾水,東南經沔縣為沔水,東經褒城縣,合褒水,始為漢水。而西漢水則指源出天水西南嶓冢山(即天水齊壽山)的漾水,東流入嘉陵江。這樣一來,漢水和嶓冢則有兩名,使人不可理解。其實,漢水之源出于天水的西嶓冢山。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由劉琳先生校注的《華陽國志校注》可說是徹底解開了漢水源流的千古之謎。原來嘉陵江上源由北向南流到陽平關附近,不是繼續南流入四川,而是東流入漢水的。所以,1993年出版的《漢語大字典》吸取了當代學者的科研成果,在“漾水”條下注云:“古水名。1、即今嘉陵江上源的西漢水。源出甘肅省天水市西南。起初南流至陜西省略陽縣即折而東流為漢水,后略陽縣東水道中斷(或以為六朝時地震所致),水流直南為嘉陵江,至四川省重慶市注入長江!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1年7月1日攝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于2016年8月11日

  至此我們可以明白,漾水東流為漢水而輟斷之時,不論是在漢魏,還是在六朝,但在先秦以前的真正源頭是在天水嶓冢山,西漢水之名極可能是略陽縣東水道中斷后出現的。從另一方面來說,陜西的漢中之所以稱漢中,是因其處于漢水中游的緣故,假如漢水的最初源頭是發源于寧羌的漾水,那么,漢中就處在漢水的上游了。而只有從發源于天水的漾水算起,漢水至天水、至漢口兩端的距離基本相等,才可說處在漢水的中游,是名副其實的漢中了。嶓冢山本是秦人早期生活地重要之山,漢水本是秦人早期生活地重要之水,秦人從天水東遷以后,以原居處的水名命新據有之地的水名,或以舊地名命新據有之地的地名,這在先秦時代差不多是一個規律,可以舉出許多例子。而漢王朝之所以命名為漢,是因為公元前206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中王的緣由,也是漢人對本事的深刻記憶。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5年4月13日攝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于2016年8月1日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說天水得名的歷史過程。因為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而演繹出天河注水于天水湖,天水之名遂由此而來,這其實很難自圓其說。漢武帝元鼎三年所設的天水郡,是從隴西郡析出的新建置郡,并不是改變原建置郡的名稱。天水郡初置時,其郡治并未設在上邽 ,而是置于平襄,即今通渭縣境;東漢時,郡治由平襄遷冀縣,即今甘谷縣境;直至西晉太康七年(286年)始遷上邽,其時立郡已達400年。漢武帝設天水郡后,上邽縣仍隸屬隴西郡,后至東漢始劃歸天水郡(改稱漢陽),故確定新置郡名時,不可能引用尚屬隴西郡轄地的傳說軼聞。而且,北魏以前的天水郡,大部分年份設治不在上邽城(參考潘守正《天水地方史略論》)。所以說,天水得名緣于漢武帝元鼎三年,“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天河注水于湖中的傳說是靠不住的。《水經注》成書后,在雕板印刷問世前數百年,全靠相互傳抄流傳,在傳抄過程中,后人難免摻入不準確的內容,甚至杜撰出一些傳說軼事(如湖出白龍,天河注水的事),這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這樣說來,天水得名與天河注水的傳說似乎沒有關系,也不完全是。那么,我們如何來認識天水之名與天河注水傳說之間的關系呢?天水之名究竟依何而來?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4年12月攝

  前邊我說過,天水就是天上之水,也即天河之水。天河又稱“漢”、“云漢”、“天漢”。與天漢相對應的是發源于天水西南嶓冢山(即天水齊壽山)的漢水。天水之名就是依天上之云漢與地上之漢水的內涵意義而產生。說白了,天水即是天漢、天河;漢水即是天水、天河。李白曾詩意夸張地說:“黃河之水天上來”,我們也可以自豪地說:天水之水天漢來,天水之水即天河。何況有一條西漢水確確實實發源于天水呢。但這些仍然不能說服人,天水之名的背后究竟深藏著哪些歷史信息?我們不妨再詳加推測分析,以破解天水得名的密碼。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12月28日航拍

  漢高祖劉邦于公元前206年被項羽封為漢王,其時項羽強大,劉邦弱小,劉邦采納了蕭何的建議,遂于此年的夏四月入漢中,居南鄭,且焚燒所經之棧道,以示其志僅在漢中稱王,不再東返與項羽爭天下。然而未及半年,劉邦即率大軍出故道,渡陳倉,敗章邯,開始了與項羽激烈的楚漢之爭。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劉邦于是年即位稱皇帝,國號曰漢。劉邦之所以定國號為漢,完全是對曾在漢水邊之漢中為漢王的人生記憶。對于西漢水的流向問題,前邊我已引據予以論述,茲不贅述。在劉邦的生涯中,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值得說說,因為這件事情的結局與天水不無關系。公元前204年的夏五月,劉邦被項羽圍于滎陽(今河南滎陽縣),在滎陽危在旦夕、城破兵敗的緊急關頭,部將紀信裝扮成劉邦的模樣欺騙楚王出城投降,而劉邦卻乘隙從滎陽城西門逃走。項羽被欺,一怒之下燒殺紀信。紀信生前替劉邦而死,死后被封為天水城隍,天水市的“漢忠烈紀將軍祠”今天依然巍巍屹立于市中心。在封建時代,只有忠臣烈士在死后才可以被榮封為城隍。紀信被封為天水城隍,則體現出特殊的意義。我們推測,劉邦因在漢中稱王而稱國曰漢,而漢水的發源地在天水,讓紀信這樣的忠臣烈士到天水當城隍,鎮守漢水之源,則表達了其希望國運長久,帝祚永享這樣的觀念。即如漢水之源永浚不息,這個意義是明顯的。至于紀信本人,天水人多認為其為天水籍,其實大錯了。紀信是漢時趙城(今河北邯鄲一帶)人,《辭源》上有明確記載,不容置疑。到了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8年),漢王朝又設天水郡,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依然寄托了漢朝統治者代代延續的美好期望,以及其對立國為漢本事的深刻記憶。他們希冀劉漢王朝的統治如天漢一樣高懸永存,如漢水一樣源遠流長,天水的象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于2018年12月22日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6月10日航拍

  當然,天水得名也有其名實相符的實際情形,自古以來,天水有眾多的泉湖,水資源相當豐富,所以才有天河注水的奇異故事傳聞于世。許多人以為天水被喻為隴上江南,是著名報人范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首次提到,其實,明代學者王士性在《廣志繹》中已然提到,其書云:“寶雞以西蓋屋咸以板,用石壓之!啊缎∪帧吩唬骸谄浒逦 ’自古西戎之俗然也。此地流渠走水,依稀江南,……”懂歷史的人應該明白,這里說的完全是天水的情形。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6月10日航拍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于2018年12月22日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6月10日航拍

  至此,我們可以明了天水之名與天河注水傳說之間的關系,以及天水得名的歷史因由。天水得名的歷史質素應當是客觀真實的,而天河注水的傳說也不是向壁虛造的。天水的命名也反映了漢代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天水”探源

(甘肅日報 2019/11/6刊發)

禮縣發現的天水家馬鼎。

天水市秦州區齊壽山。

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趙逵夫

天水自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設郡以來,已有兩千多年的建置史。其間,其治地屢經變遷,以致后人對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很多書籍、文章談到天水之地名來源,都引《水經注》中文字:“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改為天水郡”,也多引《秦州志》中文字:“天水湖在秦州西南七里,冬夏平滿,不溢不涸”。似乎已講得很清楚。古今所有歷史文獻都言西漢元鼎三年設天水郡,治所在平襄縣(今通渭),以為此即天水得名之始。這樣,《水經注》文字便說明不了問題,而通渭也沒有關于“天水湖的記載”或遺跡、遺說之類!段乃囶惥邸肪砭乓肚刂萦洝肺淖郑骸拔涠忌角坝泻臒o增減。義熙初,有白龍于此湖升天!贝嗣餮院凇拔涠忌角啊,而很多書,甚至有的權威著作引述中都省去“武都山前”四字。此外還有“天河注水”之類的說法,聽起來也有道理,但考察起來又毫無依據。

其實,天水之得名,同秦人早期活動于西漢水上游有關。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收新發現的史籍《系年》,其第三章載周成王伐商奄,“殺飛廉(秦之先祖),西遷商蓋(即商奄)之民于邾圉,……是秦先人。”“邾圉”即朱圉山,在今甘谷縣西南?梢娗厝酥吝t在西周初年即由山東被遷于天水朱圉山。朱圉山南即禮縣,西漢水從山下由東向西流過。古人在山上生活、生產,都是在陽面,即南面。朱圉山南面又有冒水(也作峁谷、茅谷,即古之昧谷),下流入西漢水,更為有利。于是秦人在山南逐漸下移,居于今禮縣東北部、天水西南和西和縣北部一帶。

《史記·秦本紀》中說:“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大業!贝髽I為秦人第一位男性祖先,曾佐禹治水。秦人長期在西漢水上游的這片地方上發展起來,但他們不忘本。他們依據當下生活所依靠之漢水,將天上看起來像河一樣的星帶命名為“漢”,又將天漢邊上最亮的一顆星(整個北半球的第二亮星)命名為“織女”,以紀念其始祖女修。因為他們只知道女修的事跡是“織”。這樣天上便有了一條與地上的漢水同名的河,上古時人們稱之為“漢”“云漢”或“天漢”;其稱為“天河”,是東漢以后的事。

秦人之所以以“秦”自稱,是因為后來生活于秦亭(在今天水市清水縣以東),這里土地肥沃,更有利于農業生產!扒亍钡淖中螢殡p手舂禾,表示“其地宜禾”。那時秦人已脫離了游牧經濟而轉向農業經濟,離開了西漢水上游產生《蒹葭》詩的那種生活環境。

隨著秦人的東遷,西漢水上游的早期居住之地便成了秦人的群體記憶,后來竟以“天水”為名而稱之。起先是以“漢水”之名命名天漢(天河),這里又以天河(天水)之名命名其先祖生活之地。

因此說,“天水”之名非始于西漢,而始于先秦之時。



“天水湖”,因為后來這一帶變得荒僻,才張冠李戴,產生了歧說。過去因《水經注》言:“舊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漢書·地理志》天水郡顏師古注引劉宋時郭仲產《秦州地記》亦云:“郡前湖水冬夏無增減,因以名焉!边@些似皆就今秦州區西南、禮縣東北部的古天水而言的。

1971年,在禮縣永興鄉蒙張村秦墓中出土一大批文物,其中有一家馬鼎,蓋上和腹上并有銘文曰:天水家馬鼎,容三升,并重十九斤。該鼎現藏禮縣博物館。1996年夏,在東距蒙張村不足二十里的鹽關鎮附近又出土一銅鼎,銘文曰:“天水人家”。1997年秋,在祁山鄉又出土一銅鼎,銘文陰刻“天水”字樣。后在距蒙張村三四里的文家村又出土一銅鼎,蓋表銘文曰:“天水家馬鼎,容三升,并重十斤”。

這些銅器的時代都在漢初。“家馬”說明鼎的主人職務為家馬,家馬一職在秦代為僅次于太仆的高級馬政官。漢代承秦制,也有“家馬令”一職,延續至漢武帝太初元年時把家馬更名為桐馬,其管理職能也有所改變,隨后,“家馬”一職消失。1997年,陜西省《考古與文物》刊登的《秦封泥重大發現》一文,在封泥中也發現了秦代“上家馬丞”等多種家馬官員的封泥,由此證明“家馬”在秦代為專屬管理馬匹的官職,其主要職責是為皇帝個人選擇、配育、飼養、訓練皇家專用馬匹。秦國在天水有家馬專主為國君養馬,漢承其制?梢,在漢代以前禮縣東北部、秦城區西南一帶已名“天水”,天水之得名在秦代以前,“天水”乃秦人所命名。應該說:先有“天水”,后有天水郡!俄嵮a》二“媒”字注引漢末陳琳《止欲賦》二句云:“云漢倬以昭回兮,天水混而光流!本褪菍ⅰ疤焖蓖霸茲h”相對而言。

發源于天水西南嶓冢山的漢水本是流到略陽后一直向東,到陜西沔縣,發源于寧羌的沔水流入,然后向東南流入長江!渡胶=洝の魃浇洝分幸舱f:“嶓冢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沔!钡綕h代漢水上游在略陽以西因地震淤塞,改道南流,才分為西漢水、東漢水兩條水。

今之秦州區為古之上邽。秦州區西南七十里原有地名“小天水”(今叫天水鎮),應是較早的天水之地,在今秦州區成為天水的中心之后,才在它前面加了一個“小”字以為區別。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今禮縣以東水南縣置天水郡,轄今禮縣、西和二縣地,北周廢。

現在再說說“天水湖”的問題。1990年,在禮縣東部冒水河中游草壩村出土了一《南山妙勝廨院碑》,碑文中說:“秦州南山妙勝院,敕額古跡,唐貞觀二十三年賜額昭玄院天水湖”。又說:“南山妙勝廨院,在天水縣茅城谷。”“茅城谷”即今冒水河沿岸。聯系禮縣永興鄉出土的兩件“家馬鼎”看,這個天水湖,應該就是幾種文獻中說的



《詩經·小雅》中的《大東》一詩說:“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庇终f:“皖彼牽牛,不以服箱!币褜ⅰ皾h”同織女、牽牛聯系起來說,而且在西周之時,齊魯一帶的人已知道天漢邊上的織女星和牽牛星。牽牛星名來自于周先民中發明了牛耕的杰出人物叔均!渡胶=洝ず冉洝分姓f:“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隴東地區至今也有很多反映農耕文化、牛文化的風俗、節慶。

湖北云夢縣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戰國末至秦始皇三十年間竹簡,其中《日書》甲種有兩簡寫到牽?椗那楣,其第3簡簡背云:“戊申、己丑,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由此看,同天漢(天河)有密切聯系的“牛郎織女”傳說,也是在戰國時就形成了。這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中孕育時間最長、產生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個,同天水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天水之名就是由天河而來。

今天的天水市盡管非秦漢以前的天水,但也在秦人早期活動中心地帶,且長期承襲“天水”之名,標志著同秦人的關系,也標志著同“牛郎織女”傳說的關系。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都有一次天河會。這應該也是天水文化的亮點。

隴南市的西和、禮縣和天水西部幾個縣,自古以來就有十分隆重的乞巧風俗。城鄉姑娘從農歷六月底都以村莊、街巷為單位,組織起來,設了巧娘娘靈堂,舉行隆重的迎巧儀式,此后不間斷地舉行祭巧、唱巧、拜巧(各乞巧點之間互相拜訪),直至初七子夜至水邊焚化送巧后,才算結束。這樣隆重的乞巧儀式,全國其他地方沒有。只是近幾十年中因為城市現代文化發展迅速,很多縣的乞巧風俗已不像西和、禮縣要進行七天八夜,而變得只在七月七一天的活動,形式也不斷簡化。天水因為處于交通要道,此俗逐漸淡化,有些地方甚至消失。

1936年,有學者組織學生搜集當地流傳的乞巧歌,編成《西和乞巧歌》,線裝本、簡體字橫排本和英譯本都已出版。禮縣和天水幾個縣區過去本也有很多,有的很有意思。如《中國歌謠集成·甘肅卷》所收天水市張家川縣的一首:

巧娘娘,吃巧來,喝湯來,洗澡來。上座里坐的巧娘娘,下座里坐的是牛郎。做牛郎鞋,擺兩雙,穿一雙,放兩雙。我給巧娘娘鞠個躬,巧娘娘教我打阿公;我給巧娘娘獻花花,巧娘娘教我打阿家;我給巧娘娘獻李子,巧娘娘教我打女婿。我給巧娘娘獻雞蛋,巧娘娘給我扎花線;我給巧娘娘獻梨兒,巧娘娘教我騎驢兒。

語言詼諧,表現了在封建社會中女子對舊禮教反抗的情緒。李益!短焖柚{》中所收清水縣的一首:

風吹起葉葉兒,落下桿桿兒。金水兒,銀碗兒,巧娘娘,洗臉兒。洗下的臉,如白面,巧娘娘叫我做針線。我給巧娘娘來獻瓜,巧娘娘教我來扎花。我給巧娘娘獻柿子,巧娘娘教我縫被子。我給巧娘娘獻桃兒,巧娘娘教我縫袍兒,我給巧娘娘獻雙鞋,巧娘娘教我要學乖。

反映了過去姑娘們希望不斷提高女紅技藝的愿望。清水縣溫小!哆炆角仫L》一書也收有不少。

相 關 新 聞

·市國資委對天水鍛壓集團領導班子進行年度綜合考核(圖)·天水鎮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人居環境“大清掃、大整
·記天水市人大代表、天水鍛壓集團四分廠廠長史軍(圖)·【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果樹專家現場“把脈” 助力
·中央省市媒體重點聚集天水鍛壓集團科技創新實現國際國·云游天水暨一部手機游天水平臺上線運營(圖)
·天水在線在紅堡鎮舉辦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項目重點人才·天水在線在草川鋪鎮舉辦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項目重點人
·天水在線在白駝鎮舉辦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項目重點人才·天水在線榮獲“2021年天水市網絡直播帶貨工作先進單位

新 聞 推 薦

天水市財政局緊急籌措資金1000萬元全力保障

·截至3月11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習近平“兩會時間”讓世界理解“中國之治”(圖)
·印度國防部稱因“技術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發射一枚
·李克強總理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北斗系統進入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新階段
·上海:全市中小學12日起調整為線上教學
·浙江17名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為物流從業人員
·教育部:毫不放松 慎終如始 做好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工作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
·習言道丨習近平為何首提“五個必由之路”
·14億人的追求——從兩會看“中國夢”新征程
最 新 圖 片
天水市財政局緊急籌措資金1000萬元全力保障 天水在線《說名人》(第五集)丨伯益(視頻) 大型歷史秦劇《麥積圣歌》第二場(視頻) 大型歷史秦劇《麥積圣歌》第一場(視頻) 甘肅工職學院院長安建平帶隊督查學校疫情防 天水市召開全市科技工作會議(圖)
評論內容:

(最多300個字符)
  查看評論

 天水資訊
·天水市3月11日發現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活動軌跡
·天水市財政局緊急籌措資金1000萬元全力保障疫情防控
·天水在線《說名人》(第五集)丨伯益(視頻)
·李菊霞夜查交通卡口疫情防控工作(圖)
·清水縣召開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會議(圖)
·李菊霞督導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圖
·清水縣委書記馬越垠調研農業農村重點工作(圖)
·清水縣委書記馬越垠深入草川、豐望調研當前重點工作
·清水縣領導督查大溫公路沿線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圖
·清水縣召開不良資產清收處置工作推進會(圖)
·清水縣重點建設項目督查推進會召開(圖)
·清水縣人大常委會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會議
·清水縣組織收看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調度會(圖)
·甘谷縣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調度會議(圖)
·甘谷縣召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圖)
·【聚焦“3·15”】麥積區:加大商超執法力度 營造良
·王新強夜查疫情防控工作(圖)
·甘谷:黃芪苗培育開出致富花(圖)
·王新強主持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調度會(圖)
·甘谷縣召開防震減災救災應急工作會議(圖)
·大型歷史秦劇《麥積圣歌》第二場(視頻)
·杰瑞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開工建設
·秦安縣領導調研督導春耕生產、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圖
·秦安縣召開疫情防控工作調度會(圖)
·康泰來督查街道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圖)
 文化歷史
·虎年說虎丨兵權在手 虎虎生威
·虎年說虎丨驚喜不驚喜?“羊咬驢尾”“虎”卻亮了
·2022年春節緣何沒有“大年三十”?
·張衡、李時珍、唐伯虎……這些屬虎名人出生那年發生
·小年來了,除了這些習俗你還聽過別的嗎?
·作者去拯救中華民族了,小說自此“無限期停更”
·盧溝橋事變報道第一人:用生命記錄抗戰的戰地記者
·親歷者揭秘人民大會堂建設背后的故事
·大年初二話民俗 回娘家祭財神爺
·2021農歷年為何稱“辛丑牛年”?
·2021年為啥“晚春節”?
·臘八節的由來與朱元璋有關?它的習俗不只有喝粥
·抗美援朝運動在甘肅(圖)
·中國的節日文化
·老兵高晉文:親眼看著黃繼光犧牲
 博 客
·桃花溝賞秋
·石門云海
·一代宗師歐陽修
·緊急停水通知
·天水蒲家和天水方志
·石門景區驚現佛光
·李曉東:軍中有一范
·為孟晚舟勝利歸來
 播 客

·天水在線主播萌萌帶你打卡麥積
·天水在線主播萌萌帶你打卡甘谷
·唱支山歌給黨聽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李峴村的麥子開鐮
·天水秦州萬達廣場開業盛典(視頻
·秦州區玉泉鎮全體干部激情高歌
·保守國家秘密人人有責
 娛 樂

·2022年春節檔:新主流電影引熱議 
·2022年電影春節檔總票房突破45億
·正月初一至初三電影票房達34.75億元
·春節觀影成賀歲“新年俗”
·看到這些春晚里的節目,你的“DNA動了”沒?
·總臺2022年春晚:奏響新征程上的迎春曲
·大年初一總票房位列中國影史單日票房第二
·2022春晚節目單出爐!
·春節檔新片預售票房突破3.2億元 你想去看哪一部?
·《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進行第三次彩排

 社 會
·3月5日22時44分“驚蟄”:春雷一聲響,九盡桃花開
·二月二你有理發的打算嗎
·短視頻總讓你欲罷不能,刷還是不刷?
·時隔50多年!野生“虎蹤”重現大興安嶺
·一個返鄉青年用短視頻建構的家鄉
·白方禮精神傳承者為天水貧困學子捐贈2萬元助學金(圖
·涉腐洗錢犯罪嫌疑人范繼萍被引渡回國
·中國區門店不得退貨?上海市消保委約談加拿大鵝
·騷擾路人、搭訕偷拍等直播是否違法?有哪些后果?
·“三個太陽”同現天空!呼倫貝爾出現幻日奇觀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50006 Copyright 2005-2006  天水在線網站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電話:0938-8218028 13893879576 QQ:57530489 郵箱:tswjy@126.com 

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