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恭(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天水人。建安末年任涼州敦煌郡功曹,因其人學識淵博,品行高尚,能勤謹任事,故深得郡內士民信任。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敦煌太守馬艾卒于任,郡內人士推張恭為長史,代行郡事。時內地各武裝集團混戰不已,幾無寧日。而邊地州、郡都想趁機自立,河西局勢動蕩。張恭恐因太守職缺引起事變,即派其子張就往中原晉見魏王曹操,請命新太守。就在張就東去后,河西局勢急轉直下。獻帝延康元年(220年)五月,西平郡(治今青海西寧)麹演起事叛漢,張掖郡人張進拘太守,酒泉黃華拒絕朝廷所命太守,皆自稱太守,以應麹演。黃華派人聯絡張恭,勸拒漢自立,被張恭拒絕。旋張就請命西返,行至酒泉,為黃華劫持。黃逼張就勸父自立,被拒絕,遂將其拘押酒泉。張就被關押后,通過親隨致書其父曰:“父親率厲敦煌,忠義顯然,萬勿因在困危之中改變志節。昔日樂羊食子,李通覆家,經國之臣豈顧念妻、子?現在朝廷大軍將到,父親可率兵東進,以牽制黃華。千萬不要以父子之愛而誤了國家大事,使兒子悔恨于九泉之下!”張恭接到書信后,派遣從弟張華率郡兵東攻沙頭、乾齊(均為酒泉郡地)二縣,張恭又率軍緊隨張華,并另派200名精干騎兵與郡官沿酒泉北緣東出迎接新任太守尹奉。時金城太守、護羌校尉蘇則、武威太守毋丘興已會兵擊殺麹演,平定張掖。黃華兩面受敵,知不能拒,只好投降。尹奉順利就任太守,張就亦平安回郡。
三國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曹丕下詔褒獎張恭護郡之功,賜爵關內侯,并命為西域戊己校尉。數年后,曹丕決定將張恭調為朝中侍臣,以其兒子張就接任戊己校尉。張恭回至敦煌,以病為由,堅辭不就。張就后任金城郡(今蘭州)太守。明帝太和(227~233年)年間張恭去世,追贈“執金吾”。
張就子張敩,三國后期仍仕魏,西晉武帝司馬炎時任廣漢郡(在今四川)太守。后入京,為中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