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甫(770~836年),即大達法師,俗姓趙,唐代天水(今甘肅天水市)人,世為秦大姓。其母張氏,篤信佛教,受家庭熏陶影響,端甫10歲依祟福寺道悟禪師,17歲度為比丘,隸名安國寺。后受具足戒于西明寺(以上寺院皆在長安),先后學習《唯識》《涅槃》等經及佛教戒律,學成后“謁文殊于清涼,眾圣皆現;演大經于太原,傾都畢會”。
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4年),端甫已在全國頗有聲望。唐德宗聞其名,詔令他入朝。見面后龍顏大悅,由是端甫時常出入宮中,講經論禪。德宗賜給他紫方袍,平時年節的賞賜都比他人多。又詔令他奉侍皇太子。順宗皇帝對端甫“深仰其風,親之若昆弟,相與臥起,恩禮特隆”。“永貞革新”后,唐憲宗即位,曾數次駕臨端甫所在的佛寺,與他論禪,待端甫如上賓并時常召見,特別恩寵。端甫神采超俗,敏于應對,既能迎合皇上,又能符合佛理,平時閑談,皆以弘揚佛法為已任。
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1年),相繼平定了劉辟、李锜、吳元濟等藩鎮,國家政治、軍事形勢頗有振興,史稱“元和中興”。此時,端甫已任左街僧錄、掌內殿法儀多年,為當時佛教一代宗師,于是詔令端甫率僧人“率緇屬迎真骨于靈山。”元和十三四年(818~819年)迎佛骨后,端甫又歷事穆、敬、文三朝。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六月一日,端甫在福林寺圓寂,享年67歲,僧臘48。
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由武宗皇帝下詔,宰相裴休撰《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頌其德。大書法家柳公權丹書,立碑紀念,是為著名的《玄秘塔碑》,原碑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
端甫是唐代中后期一位很有影響的佛教領袖。生前曾講涅槃、唯識經論160多次,僧俗聽眾極多,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豪俠、工匠、商賈,都對他非常崇拜。“前后供施數十百萬,悉以崇飾殿宇,窮極雕繪”。
端甫門下弟子僧尼千余人,或講論玄言,或主持寺院,修禪持律,堪為人師者50余人。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