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訓(653~718年),字建,一作建景,祖籍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秦安縣)。宗室孝斌之子,唐高宗李治時任江都令。武則天當政,多殺宗室,棄官潛匿。神龍元年(705年),中宗即位后,復出為宗正卿,封隴西郡公,歷任益州長史。玄宗開元初,官至左羽林大將軍,進封彭國公,尋至右武衛大將軍。開元六年卒。贈秦州都督,陪葬橋陵。
李思訓工書畫,尤擅畫山水樹石,其畫筆力遒勁,格調細密,好寫湍瀨潺湲、云霧飄渺之景,鳥獸草木皆窮其態。其畫作世稱“李將軍山水”。唐朱景立曾評論說:“國朝山水第一,列神品”;張彥遠說:“山水之變始于吳(道子),成立二李(思訓、昭道)”。明代董其昌將李思訓的畫作推崇為“北宗之祖”。畫跡有《山居四皓圖》《群峰茂林圖》《江山漁樂圖》等,著錄于《宣和畫譜》。存世作品有《江帆樓閣圖》。李思訓死后,著名書法家北海李邕為其書寫碑文,是為著名的《云麾將軍李思訓碑》。
李昭道,字?。加栕印L菩陂_元中(713~741年)為太原府倉曹、直集賢院,官至太子中舍。擅長青綠山水,世稱“小李將軍”。兼善人物、鳥獸、樓臺,并創海景。畫風巧瞻精致,雖“豆人寸馬”。也畫得須眉畢現。張彥遠說:他“變父之勢,妙又過之”。由于畫面繁復。線條纖細,觀者亦有“筆力不及思訓”之評。畫跡有《秦王獨獵圖》《海岸圖》《摘瓜圖》等,著錄于《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圖》,圖錄于《故宮名畫三百種》。其《明皇入蜀圖》,現藏故宮博物院。近人張大千曾臨他的《海岸圖》,印入《張大千畫集》之中。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