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訓(?~835年),初名仲言,字子垂,一字子訓,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人。初坐罪流嶺外,會赦,居洛中。他進士擢第,形貌魁梧,神情灑落,思維敏捷。
唐敬宗寶歷(825~826年)中,他的伯父李逢吉任宰相,以他善于出謀計事而厚愛,并調入朝廷。文宗即位后,任近侍官。太和八年(834年),他自愿到補四門,去任幫助教授生徒的助教。后被召入內殿,升遷為國子監博士,并擔任翰林院侍講學士,頗受皇上寵愛。
文宗性格守正,憎恨邪惡,當時宦官專權,文宗欲清除,事告李訓,于是李訓以誅滅宦官為己任。太和九年(835年)七月,李訓被提升為兵部郎中,知制誥,進翰林院學士。九月,又升遷為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事章,聲威大震。他掌握權力后,就只想著誅殺宦官。他殺死了不少像王守澄一樣大宦官,沒有人敢出來反對。每次殿奏時,其他的宰相均懼怕他的權力,沒有不順著他說話的。他雖然是鄭注推薦的,但隨著官位的升高,卻與鄭勢不兩立。
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李訓欲詐言金吾仗舍石榴樹有甘露,勸唐文宗親自察看,密謀去殺文宗。二十一日,李訓上朝使親信韓約先上奏說:“金吾左仗院石榴樹上,夜來有甘露。”李訓隨即奏說:“甘露降祥,府在宮禁,陛下宜親幸左仗觀之。”于是,文宗命令中尉、樞密等內臣先去查看,李訓已潛伏數百禁兵至金吾仗,內臣見幕下伏甲,慌逃宮中,遽扶帝輦入內,事敗。在這種情況下,李訓指揮禁兵大殺朝官,千余人被斬,血流成河。李訓見大勢已去,遂騎馬逃往終南山,后又奔鳳翔,被擒殺。史稱“甘露之變”。 (《天水通史》)